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藥。
糖尿病類似于中醫的“消渴病”,中醫認為其病機為“陰虛燥熱”,多采用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
中藥應用在慢性并發癥的預防和早期治療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幾種用于輔助治療糖尿病的常見中草藥:
菟絲子
入藥部位主要是其干燥的種子,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其味甘、辛,性平,微溫,入肝、腎、脾經,具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安胎等功效的滋補中藥材。菟絲子提取物“含糖甙”有降血糖、降血脂、抑制白內障形成的功效。含糖甙通過胃黏膜吸收后能顯著降低血糖、增加體重、增加肝糖元合成。
丹參
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有活血、行血、涼血、養血的作用,可以化瘀、通絡。丹參煎劑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續5小時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粘稠度。臨床應用,丹參、花粉、葛根、黃芪、五味子、忍冬藤、玄參等配伍使用,可治療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癥。
天花粉
天花粉為瓜蔞的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在《本草正義》中記載:“藥肆之所謂天花粉者,即以蔞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無粉之實。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是一種中藥,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痿。對于治療糖尿病,常用它與滋陰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知母
味苦,性寒。歸肺、胃、腎經。有清熱瀉火、滋陰生津、潤燥消渴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可用于陰虛消渴,癥見口渴、飲多、尿多者。現代藥理研究知母皂甙、雙糖甙具有治療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玉米須
味甘、淡,性平。歸膀胱、肝、膽經。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主治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在日常可以代茶飲用。
山藥
入脾、肺、腎經,不寒不燥,具有補益脾胃、養肺滋腎的功效。可以配伍枸杞子、知母,可增加滋陰補腎之效;配伍薏米,可減少飲食。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糖尿病,尤其對脾胃虛弱、口渴善饑者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