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麻黃妙用功效多(轉載)
麻黃的三大功用:發汗、平喘、利水,在臨床上療效是可靠的。對于麻黃其它方面的作用引起了我的注意。從此,我就開始步入了用麻黃治各種疾病的坦途。具體有筆記記載如下:
止疼妙藥有麻黃。
麻黃止痛的作用,下列經文以證之:35.原文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傷寒論》原文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匱要略》原文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  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原文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金匱要略》原文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千金》三黃湯  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金匱要略》上述方中均有麻黃為要藥。可見麻黃治痛不是空穴來風,恣意杜撰。麻黃止痛的顯著效果,我也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臨證才認識到的。尤其是在治療風濕痺痛中為我必用之藥。“坐骨神經痛多為坐臥濕地,感受寒濕所致,沿足太陽經脈發病。因此和太陽經氣的不通有密切關系。麻黃能疏通太陽經氣。張錫純謂麻黃“于全身臟腑經絡,莫不透達,而又以逐發太陽風寒為主治之大綱”。但一般用量作用甚微,不足以除此沉疴,常須用至15---30克。
再看近人運用麻黃治痛醫案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不容置疑。
案例1:王某,女,39歲,醫生。從1962年起手指關節腫痛,漸延及碗、膝、踝關節腫痛,初服抗風濕性類的中西藥,尚能緩解疼痛。至1 970年兩手指、腕、踝、膝關節腫大畸形呈梭狀屈伸受限,行走困難。患者罹患纏綿十載,痛楚萬分,給董氏寫信索方。根據信中描述脈證,擬越婢加術湯合烏頭湯加減。處方:麻黃120g,生石膏500g,生白術60g,紅花12g,靈仙9g,烏頭15g,防風12g,甘草9g,生姜15g,大棗15枚。患者視麻黃用量較大,120g,不敢服用。躊躇10余日,覺得將處方各減一半試服。服后汗不出,心不煩,夜睡甚安,未見有副作用。于5天后,決定按照上方原量內服。約11時許心煩汗出如水洗,身疲憊無力,旋又入睡。次日見關節腫脹全消,周身如去千斤重,行動自如,遂以益氣養血、補益肝腎、活絡祛風法,連服20余劑,恢復正常。(董長富醫案)
案例2:男患,46歲,1987年1月5日初診。患者堅持常年冷水浴10余載,極少生病。2個月前出差北方,跋涉奔波,左足外踝曾扭拐數次(未扭傷)。返家后因久坐、熬夜而受涼,感覺左小腿肌肉酸痛,未嘗介意。25天前的黃昏,左小腿疼痛加劇,不時痙攣,不敢伸直,不能站立。當即熱敷、搽麝香舒活靈,貼麝香虎骨膏,服消炎痛、布洛芬等,攣痛漸漸緩解。但半夜時攣痛增劇,患者呼痛、呻吟達旦。翌晨請一中醫來診,醫予以艾灸、針刺,并疏重劑芍藥甘草附子湯,服2劑而劇痛略減。復診于西醫外科,被懷疑為“缺鈣”、“痛風”、“小腿肌肉損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等。但經實驗室檢查,血鈣、尿酸均在正常范圍;經X線攝片,亦未見左腿諸骨關節之異常。既無法確診,便只能“對癥治療”,而予以消炎止痛藥及維生素。不得已改延一老中醫診治。老中醫細察精詳,熟思良久曰,  “此為小腿傷筋、風寒侵襲之證”。治療方案為:①內服舒筋活血湯加減,藥用羌活、獨活、川芎、防風、秦艽、牛膝、乳香、沒藥、血竭等,1日l劑;配服三七粉、云南白藥、跌打藥酒。②外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中草藥,煎水乘熱熏洗,1日3次。③艾灸、針刺左腿足有關穴位,1日2次。諸法兼施、綜合治療23天,仍無明顯起色。刻診:左腿足畏寒,肌肉萎縮,不敢伸直,伸直則攣痛。右側臥時疼痛稍輕,如左側臥或仰臥,則疼痛難忍。下午、夜間疼痛增劇,不時痙攣;上午疼痛較輕,且能彎腰曲背,扶杖而移動幾步,但不敢直立,直立則劇痛不已。納可,舌脈無明顯異常。陽虛陰盛、寒凝腿絡之痛痹,治宜溫陽消陰、祛寒通絡。處方:(1)取陽和湯之意,合麻黃附子細辛湯:生麻黃50g,熟地lOOg,北細辛30g,熟附片100g. 3劑。煎服法及禁忌:熟附片先用文火煮沸1小時,納諸藥,再用文火煮沸40分鐘,連煎2次,約得藥液500ml,分5次溫服,1日1劑。忌食醋、水果及其他生冷食物。(2)山萸肉500g,用白酒2000ml浸泡7天以上,備用。二診:服藥1劑,左小腿疼痛顯著減輕。服完3劑,坐、臥時左腿已能伸直,且能扶杖徐行百步,但仍不能長時間直立。效不更方,原方續進3劑。三診:左小腿疼痛消失,已能較長時間直立,可棄杖緩行數百步,唯覺左腿足較沉重、不靈活。囑其每日午、晚飯后各飲山萸肉酒50ml,連飲15天。1個月后隨訪,已經康復如初。(余國俊醫案)
病案3、甄某,女,35歲。右下肢后側竄痛連及腰背,難以行走,兼頭身困重,舌淡紅,苔白膩,脈沉緩。前醫以化瘀止痛,溫陽通絡方10余劑無效,且增納呆腹脹。綜合脈證,考慮為寒濕痹阻,經絡不通。方予麻黃20克,附子15克,薏苡仁50克,白芍50克,木通15克,黨參30克,甘草10克,水煎一小時,分服。2劑后病減大半,復進3劑,病告痊愈。后以麻黃15~30克,附子15~30克,白芍30~60克,薏苡仁30--60克,地鱉蟲10克,甘草10克為基礎,年高體弱者,加黨參;腰膝沉重者,加防己、木通;咳則痛劇者,加桑白皮、杏仁。久煎一小時。治愈本病患者不下數十人。但患者見舌紅無苔、脈細數等陰虛之象,則宜慎用。”(89.3.26記)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的腦海里就留下麻黃能治痛的印象,因該文有論有案,所以深刻。在以后的臨床中就有意去找機會驗證。結果一驗就靈。記得曾治一例六十多歲的男性患者,腰椎增生引起腰腿疼,走路蹣跚,一步一趨,甚是痛苦。吃了很多祛風濕止痛和消炎痛一類的藥無效,又做了推拿按摩也無濟于事。最后又打封閉針,略能好幾天,還是疼痛。于是經人介紹,找到了我,要求中醫湯藥治療。我一看是這病,憑著過去的經驗認為沒啥治的,小菜一碟。于是開出了常用的獨活寄生湯,五付,滿以為,藥到病除,病人高興稱謝。誰知一周后,病人復診仍然是一臉痛苦不堪的樣子,不用問就知效果不咋樣。果然病人說五付藥吃完了,稍有點感覺,但不明顯。病人是個知識分子,很會說話。叫我看來就是沒效,只不過病人給大夫一個面子罷了,因為還要請你繼續治療嘛。看到這里,我思之良久,想應該怎么繼續治療,該用什么方藥。突然就想到麻黃和以前讀的書中醫案,這不就是一個機會嘛,用麻黃試試看。時診病人,體虛白胖,舌淡苔略膩,脈弦滑無力,有高血壓,飲食二便基本正常。對于高血壓一癥使我在用麻黃時思之又思,能不能用麻黃,血壓升高怎么辦?但又一想我是中醫,不能圄于西醫藥理去治病。況且獨活寄生湯中的杜仲有降壓作用,應無礙。寫到這里,插一句,各位看:西醫的理論是多么的強大,多么的影響人,連我一個純粹的老中醫都不得不受制于其,可嘆!可憾!好在我還是以中醫理論和實踐為主,將麻黃15克加入獨活寄生湯中,3付,水煎服,還是心有余悸,不敢開5付。結果,三天后,病人笑顏逐開來到診所,告訴我這三付藥真管用,吃完以后,疼痛大有減輕,要求繼續開藥治療。我聽后心中一驚,既高興又感嘆。高興的是見效了,對得起病人了;感嘆的是麻黃的作用太神奇了,居然止痛效果這么好和快。興奮之機還有一絲擔憂,血壓怎么樣?高了沒有?急忙又測了血壓,在正常范圍。并且病人還告訴我這幾天降壓藥也沒吃。聽后,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來了。實踐證明西醫的藥理試驗結論并非完全正確,此又長一智也。該病人以后又服了二十余劑麻黃加獨活寄生湯基本治愈骨質增生引起的腰腿疼痛。
幾年下來,用麻黃加入各種方中治療疼痛,得心應手,屢用屢效。諸如,肩周炎用陽和湯加重麻黃,坐骨神經痛用獨活寄生湯加麻黃,類風濕關節炎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麻黃,葛根湯治頸椎痛等等。效果非凡,療效可靠。諸位同道不妨一試。
四川省萬縣鄭惠伯主任醫師的多年臨床經驗,認為麻黃的功用遠遠不止上述三種,其用途甚廣。麻黃除用于治風寒表證、外感喘咳、風水浮腫等證之外,對重癥肌無力、顏面神經麻痹、多發性神經根炎后遺癥、遺尿及子宮脫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療效。但并非單用麻黃治之,而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于方中加入麻黃,即見奇效。
重癥肌無力,屬于中醫痿證范圍。1 959年鄭醫師曾治一例。患者系女教師,三十余歲。其咀嚼肌、吞咽肌、眼肌都麻痹,每日飯前必須注射新斯的明,才能咀嚼吞咽。中藥曾用溫補脾腎之類,如黃芪、附片、黨參、白術、仙茅、淫羊藿、當歸、川芎及人參再造丸,療效不明顯。后于方中加入麻黃,劑量由6克增至1 5克,患者病情大有好轉,最后不用新斯的明,亦能自己進食。顏面神經麻痹,中醫謂風中經絡,多以牽正散為主,輔以針灸治療,有一定療效,但收效緩慢。鄭醫師曾治何某,已用牽正散加味及針灸治療一周無效。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蠶、蟬蛻、防風、荊芥、當歸、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黃、葛根,服三劑患者顏面即牽正。此后,凡遇此病,開始就加入麻黃,療效明顯提高。
治療多發性神經根炎后遺癥,將麻黃加入補陽還五湯中,經多例的臨床觀察,均獲較好的療效。
遺尿,是小兒常見病,多為腎氣不足,膀胱虛寒。常用方如縮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速效。如加入麻黃,收效即快。用麻黃治子宮脫垂的來歷,乃四川忠縣黃天星醫師用加味烏頭湯治風濕痹,于無意中治愈老年婦女多年不愈的子宮脫垂(三度下垂),后在當地推廣,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宮下垂。其方中有麻黃24克,他曾將麻黃減量,則效果較慢;若去麻黃,則基本無效。其方如下:黃芪24克,麻黃24克,二烏各1 5克,川芎1 2克,白芍1 2克,黃芩12克,生地1 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麻黃的以上妙用,古今已有所論,并非獨創。至于麻黃的廣泛運用,尚有不少新的苗頭,如用于心律過緩、抗過敏、腦血栓等。麻黃的臨床應用,還有一些奧妙,則非管窺所能見其全貌也。
考古代名醫善用麻黃者,首推張仲景,從其配伍的麻黃方劑來看,無汗用麻黃的方劑固為多數,但有汗用麻黃的方劑亦有成例,如麻杏石甘湯證之“汗出而喘”、越婢湯證之“續自汗出”等,不過二方有汗用麻黃皆以石膏配任而且石膏的劑量超過麻黃劑量的1/3或1/2。石膏為里藥,麻黃為表藥,里藥重于表藥,  自然就影響了麻黃解表發汗的作用。而草醫所開的處方并無石膏,麻黃劑量又遠遠超過了歷代文獻。如此大劑量的麻黃不僅未發汗,倒反起到了止汗的作用,這對麻黃的用量和功用,確實是一個新的發現,說明麻黃既能發汗又能止汗,具有雙向的作用。汗出有虛實之分,閉脫之異,凡表虛自汗,陽虛自汗,陰虛盜汗以及一切脫證的自汗,麻黃當在禁例;上述兩個病例,凡遇暴熱暴冷使人體經絡,腠理驟然閉阻,以致邪正相搏過甚,內閉巳極致汗出淋漓,這種汗勢出之較猛,通過大劑麻黃使經絡腠理之閉阻得以疏通,從而汗出自止。或許有人問,閉證多無汗,何以反汗出?我認為閉證有輕重緩急之分,如屬驟用劇烈刺激者多為重閉癥,物及必反,內閉過甚,正邪相搏,故反汗出。用此,辨證必須明病機,才能達到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抓主證用經方之名方解讀麻黃湯學中醫最重要...
夏日麻黃,王氏說麻黃,再談 麻黃,麻黃治各種風濕疼痛屢用屢效
有一種半身不遂,可用葛根湯
淺談中醫思維(五)
【來稿精選】李敏州《誤診誤治話經方》
中醫應該取消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茌平县| 贵德县| 昌图县| 临安市| 绥德县| 新丰县| 宝兴县| 砀山县| 兴文县| 新昌县| 鞍山市| 陆川县| 勐海县| 平江县| 武威市| 周宁县| 成都市| 交城县| 沙坪坝区| 涞水县| 鹰潭市| 两当县| 华宁县| 凤山市| 宁都县| 延吉市| 田阳县| 宁海县| 澄城县| 中超| 长垣县| 深水埗区| 离岛区| 顺昌县| 巩留县| 泾川县| 镇宁| 吴堡县| 阿拉善左旗|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