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肥胖
【復習點睛】肥胖是近幾年新增疾病,增加此病證明了中醫的與時俱進,三高人群已經占據了全世界人口的1/5,中醫中藥對肥胖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療效,需要重點掌握,有可能出題。
考點一:肥胖的概念及歷史沿革
?考點擊破
1. 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由于過食、缺乏體力活動等多種原因導致體內膏脂堆積過多,使體重超過一定范圍,或伴有頭暈乏力、神疲懶言、少動氣短等癥狀的一種疾病,是多種其他疾病發生的基礎。
2. 肥胖的歷史沿革
(1)《內經》把肥胖分為肥、膏、肉三個類型。并且《內經》已記載肥胖與消渴、中風、偏枯、痿厥等多種疾病有關,均由攝入過多所導致。
(2)元·朱彥修《丹溪心法》及清·喻昌《醫門法律》提到肥人多痰濕。
(3)明·張介賓《景岳全書·雜證謨》認為肥人多氣虛。
考點二:肥胖的病因病機
?考點擊破
肥胖的病因與飲食、年齡、先天稟賦、缺乏運動等多種因素相關。
肥胖病機為胃強脾弱,釀生痰濕,導致氣郁、血瘀、內熱雍塞,而致肥胖及相應病理變化。病位主要在脾胃及肌肉,但與腎氣虛衰關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臟。
考點三:肥胖的辨證論治
?考點擊破
辨證要點:先辨虛實,次辨標本,再辨臟腑病位。
治療原則:補虛瀉實是本病治療的基本原則。虛則補之,多用益氣健脾;病及于腎,當益氣補腎。 實則瀉之,常用清胃降濁、祛濕化痰法,結合消導通腑、行氣利水、行氣化瘀、痰瘀同治等,以消除膏脂、痰濁、水濕、瘀血及郁熱。虛實夾雜者,當補虛瀉實并舉。
分證論治:
記憶歌訣
證型歌訣:肥胖胃熱痰濕盛,血瘀脾虛脾腎虧。
方藥歌訣:白虎承氣胃熱郁,導痰四苓痰濕盛,氣郁血瘀逐瘀湯,脾虛參苓防已湯,真武苓桂脾腎虧。
1.胃熱火郁證
臨床表現:肥胖多食,消谷善饑,可有大便不爽,甚或干結,尿黃,或有口干口苦,喜飲水,舌質紅,苔黃,脈平或偏數。
治法:清胃瀉火,佐以消導。
代表方:白虎湯合小承氣湯加減。
2.痰濕內盛證
臨床表現:形體肥胖,身體沉重,肢體困倦,脘痞胸滿,可伴頭暈,口干而不欲飲,大便少行,嗜食肥甘醇酒,喜臥懶動,舌質淡胖或大,苔白膩或白滑,脈滑。
治法:化痰利濕,理氣消脂。
代表方:導痰湯合四苓散加減。
3.氣郁血瘀證
臨床表現:肥胖懶動,喜太息,胸悶脅滿,面晦唇暗,肢端色澤不鮮,甚或青紫,可伴便干, 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陽痿,女性月經不調、量少甚或閉經,經血色暗或有血塊,舌質暗或有瘀斑瘀 點,舌苔薄,脈或滑或澀。
治法:理氣解郁,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湯加減。無論痰濕內盛還是氣郁血瘀,病延日久,均可轉化為痰瘀互結證,當以活血化瘀、法痰通絡為主,用導痰湯合血府逐瘀湯,或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4.脾虛不運證
臨床表現: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身體困重,脘腹痞悶,或有四肢輕度浮腫,晨輕暮重,勞累后更為明顯,飲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飲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
治法: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代表方:參苓白術散合防已黃芪湯加減。
5.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形體肥胖,易于疲乏,可見四肢不溫,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熱飲,小便清長,舌淡胖,舌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化氣。
代表方: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若表里俱寒,肢冷加重,畏寒喜熱,厚衣多被,舌質淡胖,脈沉緩,可用金匱腎氣丸合理中湯加減。
?考點點撥
此考點為2015年新增考點,考生熟悉即可,分型論治是考試重點。
編輯:芩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