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書友會第249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宋柏杉老師在金匱課里講到柴胡桂枝干姜湯講到:“我們在臨床應用這個方子,治療感冒和感冒后遺癥,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治療感冒后遺癥,往往都是虛實夾雜,虛多實少,患者的脈比較偏虛,或者偏微一些,我們可以加一點參類,扶助正氣。”(編輯/王超)
由一個病案說起柴胡桂枝干姜湯的使用心得
作者/林慧萍
案例:2020/2/28首診男,41歲,因反復低熱求助于網診。
這是一位疫情期間,被隔離在家的湖北人士,每天除了居委會定時到府測量體溫之外,自己亦多次測量體溫,自1/28起,每日上午、下午及傍晚各有一段時間腋溫達37.3℃,每次持續1~2小時,伴隨乏力、心悸、眠差、惡寒,至晚上九點時腋溫自然回落至36.5℃,根據患者自己的記錄,每日腋溫到37.3℃的時間不一定。
診斷為少陽樞機不利,予小柴胡湯七劑。
2020/3/7二診,服藥后心悸除,睡眠好轉,腋溫略降0.1℃。
另訴陰囊潮濕,腋下及襠部濕疹頻發,喝水多,尿多,起夜1~2次,晨起口苦,膽結石及腎結石病史。
診斷為肝膽濕熱,予龍膽瀉肝湯七劑。
2020/3/18三診,服藥后腋溫超過37℃的時間及次數減少,陰囊潮濕除,口苦除,然服藥期間大便次數增多。
二診的藥未收到時,3/9突發牙痛,伴隨左側淋巴結腫大,自服甲硝唑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后自覺胃不舒服,但頭汗出,口渴。3/10左腎區持續疼痛5分鐘。
診斷為腎結石,予豬苓湯加減七劑。
2020/4/6四診,服藥后腋溫未超過37℃,牙痛除,左腎區疼痛除。4/2在戶外吹了一下午風后,自覺胸悶、怕冷、乏力、有汗、手冰涼,腋溫為37.1℃,自服紅糖姜湯無改善。
診斷為虛人傷寒感冒,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十劑。
2020/4/20反饋自第八付藥起,諸癥皆除,后以甘草干姜湯收尾,隨訪至今(七月)未再復發。然而服藥初始五天大便次數及量多且稀,肚子咕嚕咕嚕響,此時對藥產生疑慮,幾乎放棄服藥。經解釋為藥物將體內寒痰化開,自然需要找出路,而大便就是最近的出口。幸患者對醫者信心未失,持續服藥。
后記
在第四診的時候,聽患者說在小區轉一圈,吹個風就乏力、怕冷、腋溫37.1℃,脫口而出你怎么這么虛啊,毫無疑慮地開下了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十劑。這得益于宋柏杉老師的金匱課程,老師在課程內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湯的主治病癥之一即為:虛人傷寒感冒或感冒后遺癥。
后來在婁紹昆老師康治本《傷寒論》的課程中,提及日本漢方家山本嚴指出遷延性熱疾病為柴桂姜湯的適應癥之一。心想:這正是遷延性低熱疾病啊!
謹以此文向宋老師及婁老師致敬!謝謝兩位老師無私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