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陸今年65歲,10年前因不明原因的消瘦就診,診斷為糖尿病,其近期測得血糖為空腹血糖9.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2.6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925%。除此之外,還表現為疲勞,腰酸怕冷,夜尿頻繁,大便糖稀,食欲差,經常口渴,舌頭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醫生診斷為脾腎陽虛,以溫補脾腎,固攝縮泉。
于是醫生開具六味地黃丸加減方,用以治療。方劑為:熟地黃30g、肉桂4g、山藥30g、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仙靈脾、桑螵蛸各10g、覆盆子、益智仁、黨參、炒白術各15g、金櫻子25g。
連續服用半月后,腰酸怕冷、夜尿頻多好轉,仍感乏力。原方加黃芩30g,堅持服用3個月后癥狀消失。復查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在正常范圍內。
鄰居老李今年55歲,前兩年也查出來患有糖尿病,在得知老陸服用六味地黃丸血糖平穩后,也從藥店買來吃,家人勸他去醫院看看,再吃。他卻說老陸吃都行,自己肯定也沒問題。于是每天都吃幾粒,就這樣持續了半年。直到最近感覺頭暈不適去醫院,醫生檢查其餐后血糖15.9 mmol/L,入院接受治療。
主治醫生指出,像老李這樣跟鄰居“要藥吃”的現象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就拿糖尿病患者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說吧,糖尿病患者的證型不都是以陰虛為主,比如還有肝胃郁熱證、氣陰兩虛兼瘀證和陰陽兩虛證等,這些證型的糖尿病患者是不適合吃六味地黃丸來治療的。
中醫診斷講究辨證論治,千人千方,不能隨便亂用藥。糖尿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在治法上《醫學心悟》說:“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由此強調了“滋”、“潤”、“清”、“補”四法。
六味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具有腎陰、肝陰、脾陰“三陰同補”功效,所以適用于中醫“腎陰虛”。腎陰虛的典型癥狀是腰膝酸軟而痛,頭暈,耳鳴,齒松,脫發,失眠,健忘,口咽干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骨蒸發熱,小便短黃,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此外還有遺精、夢遺、早泄等。
同時這幾類人也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
1、脾胃虛寒者不宜用。脾胃虛寒主要表現為腰酸、怕冷、腹部寒涼、大便稀。六味地黃丸中滋陰藥物較多,會加重脾胃負擔;
2、濕熱病癥患者也不宜用。濕熱病癥表現為口苦、小便黃等。六味地黃丸中的滋陰藥物會使濕邪加重,濕熱難去。
3、患有感冒者不宜用。外感疾病的治療原則是“散”,而六味地黃丸中多是滋膩藥物,主“收”,容易使外感邪氣留于體內,疾病不易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的所有癥狀都符合六味地黃丸的適應癥,也不應長期服用。建議服用一月停服一周。長期服用可阻礙脾胃運化,影響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