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
艱辛已歷萬千重,老骨依然是懦庸。
青眼雖能賞云竹,白頭豈敢詡霜松。
心中總哂開元寺,耳里猶驚警世鐘。
每憶惶惶三十載,何時不見有愁容?
【注釋】讀唐黃滔《題陳山人居》詩,依韻而詠別事。原詩云:“猶自莓苔馬跡重,石嵌泉冷懶移峰。空垂鳳食檐前竹,漫拔龍形澗底松。隔岸青山秋見寺,半床明月夜聞鐘。誰能惆悵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記于2020年9月23日。
“懦庸”,即“庸懦”,軟弱庸陋,見宋岳飛《辭男云特轉恩命札子》:“伏望圣慈俯垂天鑒,追還異恩,庶使云激勵懦庸,別圖報効。”清陳確《祭祝子開美文》:“不遺諸子,不授仲叔,弟之懦庸,乃悉見屬。”另注,“庸懦”,庸陋軟弱,見唐韓愈《合江亭》:“蕭條綿歲時,契闊繼庸懦。”
“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與“白眼”相對,見唐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唐李群玉《將游荊州投魏中丞》:“貧埋病壓老巑岏,拂拭菱花不喜看。又恐無人肯青眼,事須憑仗小還丹。”宋黃庚《秋懷》:“雨裹西風已倦游,老懷悲感不禁秋。世無阮籍誰青眼,今有杜陵人白頭。雁擺行知兄弟義,燕營巢為子孫謀。誰鄰湖海飄蓬客,只影孤燈相對愁。”
“云竹”,高聳入云之竹,見唐杜甫《徐九少尹見過》詩:“賞靜憐云竹,忘歸步月臺。” 明王寵《楞伽寺》:“云竹素所愛,山林道難忘。”明徐繗《滄浪亭作》:“窈窕滄波寺,玲瓏水上扉。綠窗云竹凈,朱戶露花晞。魚逸晴偏躍,鷗閑晝不飛。東鄰精舍近,無慮戴星歸。”清譚嗣同《感懷》詩之二:“金裘噴血和天鬭,云竹聞歌匝地哀。”
“霜松”,即松。松能傲霜,故稱。語本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宋李流謙《費文達除夔漕作此賀之三首》其一:“刻鵠工夫愧不量,弓裘遺緒可能忘。一廛未遂耕桑計,半世空磨翰墨場。桐燼偶收非有意,璧瑕誤指亦何傷。霜松不學閒桃李,報答東君日月長。”宋陸游《讀宛陵先生詩》:“歐尹追還六籍醇,先生詩律擅雄渾。導河積石源流正,維岳崧高氣象尊。玉磬漻漻非俗好,霜松郁郁有春溫。向來不道無譏評,敢保諸人未及門。”
“開元寺”,指唐玄宗李隆基詔令天下普建開元寺的史實,這是李隆基為標榜盛世而表現出的好大喜功。廟宇都要以他的年號紀名,于是九州處處都是開元寺,規模宏大者至今猶見,見唐周樸《福州開元寺塔》:“開元寺里七重塔,遙對方山影擬齊。雜俗人看離世界,孤高僧上覺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與蒙蒙白霧迷。心若無私羅漢在,參差免向日虹西。”明王守仁《重游開元寺戲題壁三首》其二:“三月開元兩度來,寺僧倦客門未開。山靈似嫌俗士駕,溪風攔路吹人回。”
這首詩的意思是:艱難辛苦已經經歷了萬千重,剩余的這一把老骨依然是懦弱平庸。一副青眼雖然能夠賞識入云的高竹,一頭白發卻不敢自詡是經霜的勁松。心中總是哂笑那些依傍皇家名號自肥的寺廟,耳朵里還是驚駭那震動心魄的警世鳴鐘。每一次回憶那惶惶恐恐的三十載,哪個時候不是看到仍然有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