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結束之后,有那么一個階段,內部電影在京城的一些機關禮堂里盛行,在那些內部放映的故事影影片中,有許多是從國外引進,并經過了我們的電影譯制片廠翻譯、配音,尚未在國內院線公開放映的,例如:墨西哥電影“葉塞尼亞”、“冷酷的心”;法國電影:“佐羅”、“巴黎圣母院”;英國電影:“俠盜羅賓漢”等,但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香港幾大影業公司早期、中期或近期所拍攝的故事影片。
也就是在那個階段,我看了好多部由香港引進的故事影片,比如:“屈原”、“假駙馬”、“群芳譜”、“路客與刀客”、“生死牌”等等,并在電影中認識了那些著名中期的香港電影明星們,比如:鮑方、鮑起靜父女,又比如那幾位漂亮的長城、鳳凰影業公司的當家花旦——朱虹、石慧、夏夢等,雖然這些演員因為年齡的關系早已經退出了演藝界,但她們的美貌我至今都依然比較清晰的記得。
最早看的在內陸公映的香港故事影片是歷史題材的故事影片“屈原”,這部戲是由鮑方、鮑起靜父女主演的一部電影,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拍攝的并不讓人十分滿意,它身上的話劇的味道太濃了。另一個方面將歷史上羅馬斗獸場的情節移植到“屈原”這部電影上,也讓人感覺著有點生拉硬拽,但當年它不失為一部好電影,也是我們所喜歡觀看的香港故事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