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
一天,有弟子問孔子,如何認清一個人。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看他安于什么,看他如何行事。
人生紛繁復雜,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事。
面對這些,一個人怎樣應對,就會過上怎樣的人生。
那些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地熱氣騰騰的人已然懂得,人活于世,大事要看遠,難事要看寬,往事要看淡。
大事看遠
清朝名將年羹堯,年輕時累歷戰功,最后官至總督、兼大將軍。
一年,年羹堯被派往鎮守西川,有一個名叫蔣衡的人,受了他的招攬。
然后一段時間相處下來,蔣衡卻發現年羹堯此人知進不知退,對人驕縱,行事放肆,于是便想抽身而退。
臨別時, 蔣衡對同樣前來投靠的朋友說:“年羹堯德不配位,必會惹皇帝的猜忌,不如和我趁早離去。”
然而朋友們卻只看得見當下年羹堯的權勢如日中天,只求能多攀些富貴,都不愿離去。
蔣衡無奈,只能獨自稱病告別。
果然沒過幾年,由于年羹堯行事過于驕橫,被皇帝派人押解進京賜死,手下的門客除了蔣衡等離去的早的,沒有幾個能活下來。
古人云:“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這是在說君子能看見長遠的事情,而小人只知曉眼前的小利。
低頭只看現在,自私和狹隘就易浮出水面。
就只能被一時的得失遮蔽雙眼,被一時的雞零狗碎困擾一生。
所以一個缺乏長遠考慮的人,就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亮。”
不要貪圖小利,也不要害怕一時吃虧。
把目光放長遠,才能“一覽眾山”,從而跨過眼前坑坑洼洼的阻礙,穩步前行去遇見天地廣闊。
難事看寬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年齡還小的時候,便遇到一個算命給他批命,說他活不到35歲。
當時周有光想:生命如此短暫,那就好好享受。
所以在往后的人生里,即便經歷了莫大的打擊,他也總能自我寬慰,從不想著去抱怨什么。
即便特殊時代,他被分配到寧夏去看白菜。
他絲毫沒有介意,反而覺得好玩,倒被他琢磨出了辨別什么樣的白菜好吃的辦法。
那樣的日子,別人是熬過去的,周有光卻是品味過去的。
豐子愷說過:“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
誠然如此,心大了,很多事就不是事,任你潮起潮落,我自巋然不動。
而心小了,雞毛蒜皮大的小事,也能瞬間讓一個人崩潰。
生活總有難處,也總有無奈,何必耿耿于懷,讓自己平白內耗,使自己心力交瘁。
正所謂:“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心好。”
人這輩子,活的就是一個心態。
面對人生的苦難,我們要跳出局中,學會看寬,也要學會遠觀。
那些豁達從容的人,出門不是沒有淋過雨,只是他們從不把這當回事。
世事無常,不怕艱難,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定能趟過渾水與泥潭。
往事看淡
劉震云的小說《我不是潘金蓮》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李雪蓮不小心懷了二胎,苦于特殊環境不允許,便想出了一個先離婚,等生下孩子在結婚的主意。
結果離婚后,等孩子生下來再找上門時,丈夫不僅了毀約,還另娶了新歡。
李雪蓮氣不過,便將他告上了法庭,卻因沒有證據被判了輸。
她不服,于是在門口喊冤,結果被關進拘留所呆了七天。
這七天,磨滅了她的性子,出來后又找到了前夫,想要和解,誰知前夫不僅不肯,還當眾罵她是潘金蓮。
就這樣,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往后的日子里,她一心撲在告狀上,結果二十年過去,毫無進展。
萬念俱灰下的她來到一棵樹上準備吊死,才恍然驚覺,這二十年來困住自己的不是往事,而是她給自己筑造的樊籠。
本來,看清了前夫的真正面目后,她大可放下爛人爛事,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可她卻讓這樣一個不值得的人,糾纏了自己整個青春。
人這一生,會遇見許許多多類似的事,讓你痛苦,讓你難忘,讓你遺憾。
可頻頻回頭的人,走不了遠路。
有道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忘記不了昨天,就永遠不會擁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很多人,很多事不需要執著,因為只是風景,只是路過,揭過就是最好的紀念。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淡然的心態,放下對不起你的人。
生命太短,沒有時間留給過去,若還未到終點,就請你一直微笑向前。
藥有五味,酸甘苦辛咸。
生活也是如此,其中滋味,人人皆會依次品嘗。
然而命運雖變化不斷,但對于智者卻從來都毫無妨害。
聰明的人,自會在其中,一路選擇,一路成長。
余生,愿你做個半糊涂半清醒的人,學會看遠、看寬、看淡,如此心就不累了,日子也能常有歡喜。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