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種說法:“寒門再難出貴子”。現實情況仿似就是,有用的社會優勢資源早已既定,父母輩的良好資源,可以直接供其子女利用。
對于諸多長年在外打工的人來說,是根本沒有心力照顧孩子的,往往是將他們扔下也就不管了,上學只是糊弄著,早早也就不上了,又灰頭土臉的,走上了父母的打工老路。之后仍然是掙扎在城市的邊緣,沒任何光點,其中的人們除非是自己立志改變,否則扭轉命運很難。
人在窘迫途中,與其相信命運,不如相信因果。不同的因果,造就不同的人生。如果一切命運,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那人只需接受命運即可,也就不必再有那么多徒然的行為了。如果算命者對人說,你于某一時刻自會升官發財的,那人是否就可以每天躺在家中睡大覺,等著財富找上門來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今天的積極言行,才能導致未來有好的結果,扭轉明天的命運。如果以后想要什么,今天就必須向著什么方向付出。付出也不一定會達標,但一定會得好報。
付出是個長久而艱辛的過程。時間的流逝往往會讓人焦慮,禁不住會對自己的付出質疑。生活中許多的行為也許現在還看不出有什么用,但它的意義也許會在未來顯示出來。喬布斯當年在學字體設計時,似乎也覺不出有什么意義,絕不會想到它后來會應用在蘋果手機方面。其實他學字體設計就是一種“因”的種植,是在為自己的日后創造價值,這已然就是一種較好的因果關系的體現。對于每個人來說,如果沒有曾經的不斷積累,就難有后來的一躍高飛。
人的任何言行舉止,包括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等都是在種因,隨著其好壞性質的不同,都有相應的結果在后面。概括來說,就是好行為注定好結果,壞習慣會招來災禍。所以人一定要管住自己,切不可盲行蠢動。
許多人時常會悔恨地說:“如果一切能重來,我會好好讀書,掌握足夠的知識,這樣才能更有力地掌控人生。”
“如果能從頭再來,我一定不會那么懶惰,會努力地工作,緊抓每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如果……”
人生沒有如果,過去的事,已經過去,悔恨無益;如果不想今后后悔不迭,那就把握好眼前的每一刻。把握當下,耕耘今天,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