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中國第一部反映校園霸凌題材的院線電影,居然是在備受爭議的郭敬明監制下誕生的。
在這個中秋小長假的前一天,《悲傷逆流成河》上映了。這部改編自郭敬明11年前同名小說的電影,在對原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之后,由落落執導。
有意思的是,《悲傷逆流成河》的原作曾經一度被傳抄襲,而網傳抄襲的嫌疑對象,正是電影版的導演落落所寫的《年華是無效信》。采集軟件
蹭了現實題材的熱點
疼痛青春變身社會問題片
和十年前流行的青春傷痛文學一樣,小說《悲傷逆流成河》離不開打架、墮胎和多角戀,這部作品當年影響巨大,銷量一度超過百萬。在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中,那些當年最吸引人的元素被剔除得干干凈凈,故事的核心也放在了校園霸凌上面。
17歲的易遙被間接傳染了性病,在校園備受歧視和侮辱,最終因為卷入一場同學意外死亡的案件,迫于壓力也為了自證清白而跳河自殺,中間穿插著多角戀和一些常見的青春愛情片套路。
當電影進行到結尾時,大銀幕開始出現大段字幕和校園霸凌受害人的訪談,這種似曾相識的處理方式前不久在《我不是藥神》的結尾剛剛見識過。
不得不說,電影主題表達非常討巧,郭敬明的這個點,抓得很準。
“有些人是做事,郭敬明是做局?!惫疵魅松械馁F人黎波如是說。在2003年郭敬明被莊羽起訴抄襲的關鍵時刻,是當時負責郭敬明圖書出版、身為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的黎波出面幫他擺平了一切。此后的郭敬明照舊出書、進作協、辦雜志,繼續玩得風生水起。
至于抄襲的結果?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郭敬明所著《夢里花落知多少》對莊羽的《圈里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春風文藝出版社與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而郭敬明則拒絕道歉。
網友們編排各種段子擠兌郭敬明,比如這則新編《孔乙己》:“郭小四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郭小四,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抄了人家的東西了!’郭小四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抄了人家的劇本,被人家吊著打。”
在《悲傷逆流成河》里,女主角易遙染上了羞于啟齒的性病,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沒有什么比抄襲的罪名更羞于啟齒的了。而改編中加入的“霸凌”元素多少也有郭敬明這些年因為抄襲所遭受的輿論壓力而進行的自我投射。郭敬明在《悲傷逆流成河》中的“控訴霸凌”和于正在《延禧攻略》洋溢著復仇的爽感可謂一脈相承。
郭氏電影的及格之作
無需貶斥也不必拔高
人并不是總能交好運的,在進軍電影領域之后,經歷了《小時代》系列的大賺之后,《爵跡》成了讓郭敬明夢碎的電影。那還是2016年,樂視影業還如日中天,《爵跡》是他們當年的重點項目,對這部電影票房的預期是幾十億起。
然而口碑是糟糕的,票房是低于預期的。對于前者,郭敬明可以一笑置之,對于后者,則是不可接受的。對于《爵跡》這樣一部制作成本超過1.5億的電影,票房如果低于5億,是無法收回成本的,而爵跡的最終票房停留在了3.83億。
《爵跡2》在今年暑期撤檔之后,上映遙遙無期,而《悲傷逆流成河》的出現,緩解了郭敬明的尷尬,李銀河的點贊更是在微博上引起了陣陣熱議。
李銀河在自己的微博里寫到:“這部導演主演均為新人的作品,不僅找到了一個重大的題材,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是一部與其主創人員資歷不符的成熟之作,成功之作給觀眾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驚喜。”
在豆瓣開分之初,《悲傷逆流成河》的評分一度達到6.5分(如今已下滑至6.0),放在一貫以文藝青年聚集地自居的豆瓣,這或許不算什么高分,但是放在郭敬明所有導演、監制、編劇的影視作品里,這部電影的評分是最高的。
“從女主臨自殺前一番聲淚俱下的慷慨陳詞,我們看到了被壓抑的人性在忍無可忍之后的迸發,帶著雷霆萬鈞的力度壓向眾人的發問,令他們感到無比震驚,令他們突然良心發現,為自己的冷酷和墮落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是代表所有校園霸凌的受難者對所有施虐者的詰問,令所有良心尚存的人動容,深思,叩問自己內心深處的人性缺失?!?/span>
李銀河的高度贊揚和網友們的深情鄙視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難怪,李銀河并沒有在學生時代看過郭敬明的這部小說,單從這部電影表現的“校園霸凌”主題本身出發,并沒有切身感受過原作造作矯情的文風。
在豆瓣的評分區,大量一星評論明顯對人不對片,“只要是和郭敬明沾邊的電影,無條件一星?!笨陀^來說,不帶有色眼鏡去看這部電影,部分橋段還是很出彩的,雖然配樂的濫用和大段MV式的畫面讓人厭倦,但女主角的表演還是撐起了一些篇幅,沒有整體崩壞。
女主角自殺前聲嘶力竭的那一幕,很讓人想起郭敬明在《爵跡》路演時的憤怒:“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錯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正如上文所提到,女主角那些因“霸凌”被圍攻的時刻,很容易觸動郭敬明心底似曾相識的情感體驗。當郭敬明把這些投射到影片的創作中之后,《悲傷逆流成河》就跟過去《小時代》之類的郭氏青春片有了很大區別。
討巧的主題改編、女主角的賣力演出再加上一點兒個人的情感投射,這就是《悲傷逆流成河》引起熱議的原因。
說白了,《悲傷逆流成河》的社會價值大于藝術價值,對比郭敬明的過往作品,進步不小。但是放在青春片整體的大環境下,依舊乏善可陳。
在這個中秋假期,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那么這部片子也說得過去,當然,不要懷著太高的期望。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