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配英雄”,眾所周知,歷史上絕大多數(shù)成功人物的背后,多數(shù)都有一女人的影子。
雖說紅顏禍水,亦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也不可一概而論。歷史的長河告訴我們,不可片面地去看待任何問題。在本就是地位低下的封建時代,女子的成名遠比男子困難得多,想要在史冊上留下輕描淡寫的一筆,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其中也不乏有些成功的例子。
而李鴻章與其妻妾之間的柔情故事,卻讓我們對這個男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不由得感嘆:尋常家國事尚且感人肺腑,更何況是鐵漢柔情。我們暫且拋開李鴻章的歷史功過不談,僅僅從他對其妻妾的關(guān)心與照顧,便可知道,李鴻章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也許,在封建時代的女子地位遠不如今天的地位,今天看來,李鴻章的所作所為還不值得稱道。不過,若將其放在當時的社會來看,他可就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好男人了。在這個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時代,可是打著燈籠也難以找到了。
歷史上的李鴻章,我們能從教科書上了解到,1895年中國與日本的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與日本人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中日馬關(guān)條約》;又于1901年與日本簽訂了《辛丑條約》。看這一條條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對于一個臣子來說,李鴻章無疑是十分失敗的。
畢竟,作為一個臣子的使命,就是為國家富強、民族獨立而努力,可是,李鴻章作為當時清朝政府的首要官員,卻只能看著國家衰落,而無所建樹。從歷史貢獻以及他當時所處的地位來說,這確實有些不盡人意。
雖然,他興辦洋務(wù)運動,操練海軍,注重教育使得當時的晚清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觀,但近代史上的種種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都無疑是慘痛的教訓(xùn)。
鐵血柔情,鐵血男兒亦非是真的鐵血無情:一生都在生死棋局之中掙扎的李鴻章,恐怕鮮有人知他參加秀才考試時所作的文章則是一篇愛情神話吧。而且,他憑借這篇愛情神話,還取得了安徽學(xué)政的第一名。對于現(xiàn)在的學(xué)生來說,作文之中參雜著愛情主題這是很少的。
可是,誰又能想得到呢?李鴻章這樣一個在政界叱咤風(fēng)云的硬漢,居然會鐘情于愛情神話。也許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許是意識到政壇風(fēng)云莫測,以此有所寄托。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男子三妻四妾很是正常,有人恐怕對妻妾并無多少關(guān)心與掛念,不過,李鴻章可不同。其妻周氏原本就是他老師的女兒,比李鴻章大兩歲。他在外帶兵打仗時,很多詩文中則體現(xiàn)了對其女兒的思念,以及對周氏的愧疚之情。
據(jù)說,跟她的婆婆一樣,周氏也是個大腳,能吃苦,能干活,只是“命”跟婆婆不一樣,上天沒有把她婆婆的好“命”傳給她。婆婆活了八十三歲,她只活了四十歲;婆婆是先苦后甜,后半生享盡榮華富貴,而周氏的一生都處在艱難困苦之中,咸豐十一年就病故了。
當然,古人的年齡普遍較低,這這個年齡看起來似乎不算什么,不過,李鴻章對于其侍妾冬梅的去世之傷心可謂更是感人。為了哀悼其去世,還特意寫了一組情哀詞絕的悼亡詩,詩云:“蓮房墜粉夢京華,戎馬飄零何處家。無那江城傳一紙,隔年又唱落梅花。”
由此可見,站在歷史舞臺前方,烙印在人們心中的鐵血男兒,也有柔情似水肝腸寸斷之時。只應(yīng)了那句:“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常識中,中國古代有女子去世很少會有悼亡的,除非是特別出名亦或是有特殊地位者。
對于一個微不足道的侍妾,在常人看來遠沒有必要吧,但李鴻章卻不是這樣。其后,剛剛經(jīng)歷喪偶之痛的李鴻章遇見了繼室趙小蓮,系太湖望族、進士趙昀之女。兩人洞房時亦曾對曰:“女非將才不嫁,男須嫦娥方娶。”由此可見,李鴻章對其繼室用情至深可見一般。
按說,封建社會里原配夫人的地位非常重要,死后應(yīng)當與丈夫合墓的,而周氏既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又沒有留下兒子,她的原配夫人的待遇就受到了挑戰(zhàn)——最后與丈夫合墓的是李的繼室趙氏夫人。
1879年,時在天津的李家,發(fā)生了一件說大不大、尋常人家都會發(fā)生的事情。
李鴻章的一個側(cè)室病了,可是,這在李鴻章眼中就是一件大事啊。當時的中醫(yī),以李鴻章的地位,肯定是可以請到最好的,可是,卻都束手無策。于是,當時已經(jīng)漸漸發(fā)展起來的西醫(yī)臨危受命,終于,在西醫(yī)一個多月的治療下,李鴻章的側(cè)室莫氏終于痊愈了。
此后,因為其側(cè)室莫氏之事,他甚至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去支持興辦西醫(yī)醫(yī)院。也許,在尋常的一個大家族里,像莫氏這樣的側(cè)室,估計也只能是躺在床上等死吧。不過,她很幸運的遇見了李鴻章。這個就算是放在現(xiàn)代社會也一定會成為好男人的人,不遺余力的讓她活了下來。
雖說,李鴻章的歷史功績不怎么樣,但是,對于自己的妻室,李鴻章還是很上心的。不過,縱觀歷史長河,生在中國最悲慘的年代,能有它那樣的成就,也算是非常不錯的結(jié)果了。我們也不能過多地去苛求一個歷史人物。畢竟,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角度自然也不同。
歷史上,有人不是也是說了么:“中國之敗,并不是李鴻章的過錯,而是沒有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的東西,從而落后了... ...落后則要挨打。”所以,正確的去看待歷史,李鴻章也算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
話說,李鴻章的先世本姓許,明末避亂由江西湖口遷至合肥。九世祖李心莊無子,同莊姻戚許迎溪將次子子慎所給其為嗣,改姓李。李鴻章故居建于19世紀末,規(guī)模很大,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氣勢。
曾歷經(jīng)百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可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fēng)貌,但卻在十年動亂的時候,其故居遭到了嚴重破壞... ...
參考資料:
【《李鴻章的原配夫人》、《李鴻章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