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鼻竇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患有鼻竇炎的人相當多,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是由于傷風而引起。但由于兒童鼻竇炎的癥狀不典型,兒童不能準確地表達病情,以及臨床醫生經驗不足等原因,而使其診斷率低于實際發病率。
鼻竇長在頭部,但從表面卻看不到,它們是面骨及頭骨上一些凹入的空位,一共有八個這樣的空間,可分為四對。它們與鼻腔內部相通,相互之間可以進行空氣流通,八個鼻竇與鼻腔一樣,里面都貼著一層粘膜,所謂鼻竇炎其實就是鼻竇內的粘膜發炎。細菌感染或鼻竇內的空氣不流通,都可能會引致發炎。
鼻竇炎可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使鼻竇粘膜發生了急性、化膿性炎癥,嚴重時不僅是鼻竇粘膜有炎癥,就連鼻竇的骨壁也會受累,甚至可引起周圍組織和鄰近器官的并發癥。
急性鼻竇炎大多數是由傷風引起的,有一定的傳染性。病人在傷風的時候,鼻腔內的粘膜發炎,粘膜發紅、水腫,阻塞鼻腔,影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細菌感染又引起鼻竇粘膜發炎。也有少量患者是因為撞傷臉部,細菌感染傷口后導致鼻竇炎。此外,在不干凈地方游泳或潛水,臟水進入鼻竇也可能引起發炎,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
患上急性鼻竇炎的患者會有鼻塞、流膿鼻涕、頭痛、發燒、怕冷、不想吃飯、疲倦及流鼻水等癥狀,很像一般的傷風感冒,不同的是,發炎的鼻竇會疼痛,尤其是用手輕按鼻子兩旁的位置或兩眉之間的地方,會覺得疼痛。
慢性鼻竇炎也就是鼻竇粘膜長期發炎,這類病人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鼻過敏,可以說,大多數慢性鼻竇炎都是鼻敏感的并發癥。
由于鼻敏感的患者會經常傷風,長期下去,使得鼻粘膜脆弱、充血及腫脹,鼻孔粘膜發炎又令鼻竇空氣不暢通,于是就更容易引起鼻竇發炎,鼻過敏一天不好轉,鼻竇便一天不好轉,有些人因為其他疾病或身體虛弱,抵抗力不足,鼻竇很容易受細菌感染,也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最主要的癥狀是常年流黃色或黃綠色的膿鼻涕,有時候鼻水倒流入喉部,再從嘴里吐出來,病人常覺得痰液變多,有時鼻涕還會有臭味。鼻塞、頭痛也是常見的癥狀,頭痛一般不嚴重,表現為頭部發沉、發悶、鈍痛。此外,患者還會感到疲倦,面部脹痛及嗅覺減退,但很少發燒。
由于兒童鼻竇獨特的解剖特點,使部分鼻竇炎患兒首先表現為頭痛或頭暈,甚至始終只有頭痛,而非典型的鼻塞、流涕、耳悶等癥狀。
有些患兒由于年齡問題,不會準確敘述如上癥狀,往往耽誤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家長對于頭痛局限于一側,且持續進展的孩子,無論有無明顯的耳鼻咽喉癥狀,均應到耳鼻喉科進行詳細檢查,特別是鼻內鏡檢查,必要時可行鼻竇冠狀ct掃描,以便及時發現隱匿的病變。為了正確判斷鼻竇炎的癥狀,有專家總結出兒童鼻竇炎的七大臨床表現:
①持續性流涕。
②慢性鼻阻塞。
③鼻后孔分泌物增多。
④咳嗽,尤其睡眠和起床時為重。
⑤呼氣時有臭味。
⑥頭痛。
⑦生活習慣改變。
治療慢性鼻竇炎可分幾個方面進行,藥物治療方面,可先用抗生素及抗敏感藥控制發炎及鼻子過敏。另外,還要用藥物改善流鼻水、鼻塞、頭痛。另方面,可以通過沖洗鼻竇來清除膿液,減輕炎癥刺激。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令患者徹底痊愈,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開刀切除腫脹鼻竇粘膜,或者將長期阻塞鼻腔的鼻甲、鼻息肉切除,以后便不會再發炎了。
鼻竇炎的中、西藥治療方法不少,由于兒童鼻腔、鼻竇解剖和病理生理與成人有明顯差異,兒童鼻竇炎經藥物治療后治愈的可能性大于成人。所以,兒童鼻竇炎應以保守治療為主,只有經過正規治療無效,病程在2~3年以上者,才考慮做功能性鼻內鏡手術。
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多飲水、清淡、易消化而又營養有助于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