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蒙學文化精髓 豐厚校園人文底蘊
——南分路學區中心學校特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
(2011年9月——2013年9月)
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生命之光,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存之基。特色辦學,品質立校,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是成就學生幸福人生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以勇于擔當的責任感與義不容辭的使命感來探索農村小學特色化發展之路,以開拓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嚴謹的態度,深邃的視野,來描繪學校特色化發展的美好藍圖。
我校是淮軍名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家鄉的一所小學,一貫秉持“為學生一生幸福做準備”的辦學宗旨,圍繞“品學兼優、身心俱健、可持續發展”的育人目標,明晰特色學校創建思路:以傳統蒙學文化教育為內容,以蒙學經典誦讀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發展性評價為手段,引導學生從傳統蒙學文化中汲取成長的道德力量,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學生成為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優良的品性,遠大的志向的時代新人。
我校提出的“傳承蒙學文化精髓 豐厚校園人文底蘊”的特色學校創建主題,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思考:
1、從孩子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小學是啟蒙教育,蒙以養正,先入為主,關系到每個孩子一生的幸福。從小學起,就應該給孩子終身受用的教育。傳統蒙養教育思想中的養正于蒙、德教為先的教育理念,啟示我們在未成年人德育中應注重早教固本。陶行知先生就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
2、從培養目標來看,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啟蒙教育是培養公民品德的“雛形”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孩子,能否受到正確道德觀的教育,對奠定社會所要求的公民道德素質基礎極為重要。所以,學校必須適性、適量、適時地給孩子超功利的人文思想的啟迪。
3、從學校的社會責任來看,學校承擔著培養所有學生成為一個社會成員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社會責任。讓孩子自小接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養,提高精神追求的層次,這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整體構思:
我校特色發展的整體構思:用責任鍛造團隊,用制度規范管理,用理念引領行動,用文化經營學校。“責任、制度、理念、文化”在我校特色化發展中具有特定的內容。
(一)用責任鍛造團隊:一支具有強烈責任感的育人團隊才能在特色創建中有所作為。因此,我們必須做到三點:一是每個成員都要勇于擔當責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所能;二是責任要細化,把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安全工作的責任、任務分解到具體崗位;三是實施責任追究,獎優罰劣,優勞優酬。
(二)用制度規范管理:學校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堅持按制度辦事,讓制度內化為每個成員的自覺行為。通過制度的建立、執行,形成激勵機制、保證機制、約束機制,樹立正氣,鼓舞士氣,使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始終處于高效高位的運行狀態。
(三)用理念引領行動:特色學校創建是一系列具體的實踐活動,需要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領,并在不斷實踐中定位自己學校的價值取向。
“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健康為要”。一個孩子在啟蒙階段所學的知識是有限的,如果他對渴求知識產生強烈的欲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有了健康的體魄,優良的品格,將會受益終身。因此我校對學生習慣養成提出了“六個好”“五個一”的基本要求:“讀好書,寫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掃好地,走好路”,具有“一流好品德,一身好習慣,一生好體質,一副好心態,一門好才藝”。
另外,教會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設置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課程”。我校嘗試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多樣化的校本課程與生本課程。開設蒙學經典誦讀課、寫字課,設立“興趣活動菜單”,成立學生社團,讓學生自主選擇并參加活動。
“以教師的專業發展支撐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學校的特色發展”。繼續開展以“四相式磨課”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讓教師在“六項修煉”中獲得師德修養、學識水平、專業能力的同步提升。繼續開展“星級教師”評價,讓每個老師的都保持持久的工作、學習、研究的熱情。
“四相式”磨課:相約課前——集體備課(學課、說課、研課)。相聚課堂——授課、聽課、錄課。相會在“問題樹”下——議課、評課、結課。相約上課——二度授課。
教師的“六項修煉”:修煉我們的專業道德,讓愛心與責任永駐心間;修煉我們的專業態度,讓專一與執著與生命同在;修煉我們的專業思想,讓民主與平等一路同行。修煉我們的專業情意,讓激情與理智水乳交融。修煉我們的專業能力,讓教書與育人游刃有余。修煉我們的專業精神,讓科學與人文照亮前程。
“改變方法才能改變孩子,革新課堂才能提高質量”。把學校質量提升的著力點放在課堂教學上,追求高效課堂,嘗試“預、講、練、評、結”的五步教學流程,體現課堂的“三為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
(四)用文化經營學校:在責任落實、制度建設、理念引領中,形成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質——人文、自覺、趨新。全體教職工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及行為方式趨向一致,憧憬學校特色化發展的共同愿景:建人文校園,辦理想教育,使學校有魅力,教師有活力,學生有潛力,讓每個學生都優異,每位教師都優秀,每所學校都優質。
我校特色創建的整體構思主要基于以下認識:
1、在管理規范的基礎上創特色。
2、讓特色創建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3、以特色創建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質量提升。
4、形成學校自身傳統,構建特色辦學的模式。
二、創建的主要內容
(一)以“蒙學經典誦讀”為切入點,通過讀、寫、思、行,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傳統美德、文明禮儀、文化知識等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學習、生活、成長在一種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讀的計劃:
低年級: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主要是識字教學、養成教育方面)
中年級:千字文、朱子家訓、增廣賢文、聲律啟蒙(主要是文化知識、為人處世方面)
高年級:孝經(節選)、論語(節選)(主要是文學、傳統思想教育方面)
寫的計劃:
每天20分鐘的寫字,練習硬筆、軟筆書法。
思與行的計劃:
通過文本學習、情感熏陶,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高尚人格的修煉,組織班隊會、誦讀競賽、書法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激勵學生廣泛參與;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調查、訪問、勞動)使學生的行為得到檢驗。
(二)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開設誦讀課、寫字課;編寫校本教材。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蒙學文化教育思想。主要活動:
天天讀——周周讀——月月展——月月評——期期賽。
1、每天早讀堅持10分鐘的誦讀,教師領讀、學生自由讀、集體誦讀相結合。
2、每周一升國旗后,全校師生集體誦讀5分鐘。
3、每月進行一次書法作品展。
4、每月進行一次誦讀之星評比。
5、每學期中心校舉辦一次誦讀比賽、書畫展評。
(三)根據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有計劃地開展傳統美德、傳統節日、傳統禮儀、傳統文藝、體育、健身活動等。大課間活動,堅持演練“五禽戲”。
(四)圍繞學校特色化發展,明晰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形成彰顯學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園文化。重點抓好學校環境建設,營造氛圍。
(五)堅持立德樹人、言傳身教,使教師踐行以生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錘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風格獨特的育人團隊。
(六)建立學生和教師年度發展性評價機制。
三、創建目標:
1、通過誦讀蒙學經典,使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2、通過開展傳統蒙學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的名教師。
4、學校形成穩定的傳統蒙學文化教育模式,在辦學思想、學科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得到社會的認可,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四、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組織學習、討論,研究制定“蒙學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創建方案。
2、成立領導小組。
(二)創建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8月)
根據創建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實踐活動、評價及表彰活動:
1、誦讀:有計劃、有步驟、分年級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
2、校本教材編寫: 2012年1月以前完成《蒙學經典選編》。
3、校園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特色創建內容,確立和優化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園環境彰顯傳統美德教育思想,班級文化建設體現學校特色。
4、學科滲透:針對不同學科,具體細化滲透蒙學文化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及目標,各科制定教學計劃。
(1)德育課中滲透蒙學文化教育。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具體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做人原則、處世態度、民族精神、價值取向等等。開展蒙學教育有利于彌補人文思想教育的不足,為學生人格完善奠定基礎。
(2)語文課中融合蒙學文化教育。除了蒙學經典的誦讀之外,開展習字、對聯、詩詞、成語故事的教學,使整個校園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
(3)藝體教育中融入蒙學文化教育。音樂、美術、體育學科有計劃地開展民族音樂、國畫欣賞、傳統健身益智等教學,把“琴、棋、書、畫”引進我們的課堂,豐富我們的課堂,形成體現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課堂。
5、活動育人:根據蒙學文化教育內容,制定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傳統禮儀教育活動等教學計劃。
6、制定評價方案,開展評比表彰活動。
(三)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
總結創建經驗,申報縣、市級特色學校。
五、保證措施
1、成立領導組:
組 長:湯道坦
副組長:孫義兵 夏登倉 潘學兵 胡衛東
成 員:各教導主任 少先大隊輔導員 班主任
2、加大經費投入,保障特色創建的有計劃進行。
3、加強學習研究,借鑒名校經驗,結合工作實際,提高創建成效。
4、引入激勵、評價機制,保證創建工作的持續推進。
5、加強過程管理,收集、整理創建材料。
附件一:寫字課要求
附件二:冬季作息時間
南分路學區中心學校
發:各小學、中心校二級機構
報:鄉教工委、縣教育局
寫字課要求
1、寫字課納入課表,每天下午第一節為寫字課,時間為20分鐘。
2、作息時間調整:早讀時間調為30分鐘,下午最后一節調為30分鐘。
3、1—2年級練習硬筆書法,3—6年級練習軟筆書法,寫字用田字格、描紅簿、大字簿等由學生購買。
4、寫字課由語文教師授課,每節課核算0.5個課時。教師當堂批閱,或在下一次作業之前批閱。批閱時應有指導意見、批閱日期。
5、授課教師應有寫字課教學計劃,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6、學生習字作品每周班內展示一次;每月校內集中展示一次,評選表彰“書法之星”。(學校集中展示、表彰由語文教研組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共同負責;班內展示由語文教師負責)
7、寫字課播放古典音樂(古箏伴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漁舟唱晚)。
冬季春季作息時間(10月——4月)
上午:早讀(經典誦讀):8:10——8:40
大 課 間 活 動:8:40——9:05
第 一 節 課:9:10——9:50
第 二 節 課:10:00——10:40
眼 保 健 操:10:40——10:55
第 三 節 課:10:55——11:35
下午:寫 字:1:55——2:15
第 四 節 課:2:25——3:05
第 五 節 課:3:15——3:55
第 六 節 課:4:05——4:35
上午:8:10——11:35計:3小時25分鐘
下午:1:55—— 4:35計:2小時40分鐘
學生在校時間合計:6小時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