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癢第一方,橫掃皮膚瘙癢、濕疹、皮炎、蕁麻疹等一切皮膚病,用它治療過百名患者,有效反饋近百分之百。
一直以來,皮膚病的患者是越來越多,最常見的不僅僅是粉刺,痤瘡,而大部分人有蕁麻疹,濕疹,皮炎等.......
中醫有句話講“內不治喘,外不治癬”,其實就是認為喘和皮膚病特別難治,治不好容易“砸醫生招牌”。
但我認為,皮膚問題只是一個表象,病因還是人體內的陰陽氣血偏頗和臟腑機能失調導致的。
我們想想,皮膚病先是“奇癢無比”,又紅又腫,甚至它會連片而起。
對于這么“難搞”的皮膚問題,我也一直在潛心研究。
接下來我將說一個治療皮膚病的方。
方為: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亞麻、荊芥、蒼術、牛蒡、石膏 甘草、川木通。
這個方能治療各種皮膚病包括濕疹、蕁麻疹等。這些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皮膚“癢”!所以我稱該藥為“止癢神方”。
方中:苦參具有清熱、除濕、止癢的作用,這位藥很苦,我們一直稱它為大苦藥,那苦有什作用呢?當然知道中醫的都明白,苦能瀉下,能降火,一味苦參下肚,口干口苦就會消失。
我最看不上的,就是別人治療皮膚病在別的臟器下手,大家要知道,濕疹發生部位在皮膚,與五臟相關的就是肺,所以中醫的皮膚病多從肺治;
而西醫治療皮膚病都是從皮膚表面入手,而中醫治療皮膚病往往從五臟入手治療,從調理心肺入手。
本方采用荊芥、防風、牛蒡、蟬蛻,祛風透邪,發展出祛風邪于外的理論,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
荊芥和防風可以說是祛風藥中的經典抗神經性藥,荊芥治療外風通用,而且可透疹止癢。
防風在中醫上堪稱“祛風第一藥”。
防風的好處不僅在于抵御外風邪,還在于驅除體內的游風,達到防風效果有止風止癢的功效。
蟬蛻是蟬的殼,中醫取它散風熱,透脫之功。清代溫病學家楊栗山稱其“輕清靈透,為治血病圣藥。”
其次是潮濕。
蒼術是治濕第一要藥。蒼術芳香化濕,不管是里濕還是表濕,它都能通治,在里之濕可以便滌化之,在表之濕可以發散解之。
另外心臟往往連著血液,所以我們必須皮膚瘙癢就必須治療血液。
當歸、生地黃、亞麻籽能補血潤燥。一是風濕熱侵襲皮膚,不散,易消耗陰血;二是配方中所有的祛風除濕藥都是干的,易損傷陰血;三是外邪浸透經絡,氣血不暢,方劑中的當歸也能活血,有助于祛風除邪,所謂“醫風為先,醫血為本”。血和則風熄滅。
最后,一點甘草作為和事佬,調和藥品。
這個方在治療各種皮膚病面前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我曾用這個方的加減治療了百例患者,大家的反饋都非常好的。
用它來治療大多數皮膚病,遠勝西藥。 當然,這不是我吹,誰用誰知道。
#濕疹##皮膚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