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是以雙側腎的腎小球病變為主的一種原發性疾病,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是最常見的腎炎病。
急性腎炎是一種由感染后變態反應引起的兩側腎臟彌漫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急性疾病,臨床表現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管型尿等。病因一般認為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本病在小兒和青少年中發病較多,偶也見于老年人。起病多較急,病前2~3周約半數有上呼吸道或皮膚鏈球菌感染史。
慢性腎炎起病緩慢,病程長,其發病機理同急性腎炎一樣,是一種免疫反應過程。臨床表現輕重懸殊,初期只有少量的蛋白尿或鏡檢有血尿和管型,以后還有水腫、高血壓、蛋白尿,最后出現貧血、嚴重高血壓,并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在臨床上約15~20%的病人有急性腎炎病史。
驗方一
處方:蟬衣、僵蠶、地龍、白鮮皮、地膚子各10克,浮萍、漢防已各15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急性腎炎。
驗方二
處方:荊芥、防風、大力子、當歸、蒼術各10克,蟬衣、生甘草、木通各5克,苦參、生地、荒蔚子各10~20克,知母5~10克,石膏20~30克。
用法:水腫明顯的急性腎炎除上藥外,加茯苓皮、車前子;瘡瘍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水煎服,15天為1療程。
驗方三
處方:白茅根100克,土茯苓100克,夏枯草25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2克,小薊12克,蟬脫10克,柴胡、澤瀉各20克。
用法:以上為成人每日劑量,可按年齡體質的不同酌情加減。若血尿時間較長不愈者加丹參、琥珀末。水腫消退后仍有蛋白尿者,加黃芪、白術、山藥、鎖陽。合并高血壓者加鉤藤,珍珠母、石決明、草決明。
驗方四
處方:丹參5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有浮腫者加冬瓜皮、澤瀉、車前子。該劑活血化淤,治療成人急性腎炎。
驗方五
處方:黃芪、土茯苓、薏米仁根、童子益母草、旱蓮草各30克,女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治療慢性腎炎。
驗方六
處方:鮮茅根30克,大、小薊各15克,旱蓮草15克,生地24克,滑石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煎服,主治以血尿為主的急性腎炎。
驗方七
處方:杞菊地黃湯加減: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茯苓9克,枸杞子6克,旱蓮草9克,女貞子9克,杜仲12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
用法:水煎服,治慢腎炎高血壓型。
驗方八
處方:商陸、澤瀉各15~30克,生韭菜12~24克。
用法:用清水煎濃汁溫服。小兒按年齡酌減。主治急性腎炎。
驗方九
處方:黃芪、玉米須、糯稻根30克,炒糯米一撮。
用法:上方煎水代茶飲,分數次用,每天1劑,切勿間斷,連服三月,蛋白消失,第四個月開始可隔1~2日服1劑。注意事項:忌食鹽、油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