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幹,唐畫家。京兆藍田(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開封)人。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雇工,經王維資助,學畫十馀年而藝成。擅繪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畫馬,曾師曹霸而重視寫生。經歷唐玄宗年間,被召入宮封為“供奉”。此后專跟宮中畫馬名家陳閎學習畫,但進展不太顯著,后來韓幹改變只臨摹不寫生的方法,經常到馬廄里去,細心觀察馬的習性,對比找出馬的性格特征,找出馬的動作規律,并把各種各樣的馬記錄在案。日子久了,人們對韓幹經常進入馬廄,甚至搬到馬廄里和飼養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韓干回答說:“我學習畫馬,馬廄里所有的馬都是我的老師”。為了深入了解馬的習性,他常癡呆地觀察上幾個時辰,把別的畫家不了解的具體細節都弄得清清楚楚,并牢記心上。這樣時間久了,馬的各種體貌,奔跑雄姿,千變萬化的動態,在作畫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活現在紙上。所以人們都稱贊韓干筆下的馬是能跑動的馬。
韓幹重視寫生,堅持以真馬為師,遍繪宮中及諸王府之名馬,曾作《玉花驄圖》、《照夜白圖》、《洗馬圖》、《鑿馬圖》、《戰馬圖》、《六馬圖》、《八駿圖》、《百馬圖》等。所繪馬匹,體形肥碩,態度安詳,比例準確,一改前人畫馬螭頸龍體、筋骨畢露、姿態飛騰的“龍馬”作風,創造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在人物、道釋畫方面,他曾作《龍朔功臣圖》、《姚宋及安祿山圖》、《李白封官圖》、《五王出游圖》、《須菩提圖》、《下生嗔彌勒圖》等。畫跡《姚崇像》、《安祿山像》、《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球圖》、《龍朔功臣圖》,均錄于《歷代名畫記》,《內廄御馬圖》、《圉人調馬圖》、《文皇龍馬圖》等52件,輯于《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牧馬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
唐·韓幹 神駿圖卷 絹本設色 五代摹本 122x2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國寶級珍品,是唐代畫家韓干所作(五代摹本,原作已佚),形態生動,構圖嚴謹,《神駿圖》描繪的是東晉尚清談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愛馬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和尚支遁隱居,好養鷹而不放,好養馬而有不乘,有人譏笑他,支遁說:“貧僧愛其神駿。”
神駿圖卷局部一
神駿圖卷局部二
神駿圖卷局部三
神駿圖卷局部四
神駿圖卷局部五
神駿圖卷局部六
神駿圖卷局部七
神駿圖卷局部八
神駿圖卷局部九
神駿圖卷局部十
唐·韓幹 牧馬圖 絹本淺設色 27.5x34.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馬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一奚官虬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生中得來。《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左有宋徽宗趙佶的“韓干真跡,丁亥御筆”題字。
唐·韓幹 照夜白圖 紙本設色 30.8x33.5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照夜白圖局部
此圖中的夜照白是韓干于唐天寶年間所畫的唐玄宗最喜歡的一匹名馬。圖中被栓在馬柱上的夜照白仰首嘶鳴,奮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滿生命的動感。馬的體態肥壯矯健,唐韻十足。據專家考證,馬的頭、頸、前身為真跡,而后半身為后人補筆,馬尾巴已不存。圖后上有南唐后主李煜所題“韓干夜照白”五字,又有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所題“彥遠”二字。卷前有何子洇、吳說題首。卷后有元代素危及沈德潛等十一人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