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和培養我們的信用
上周,一個朋友辦貸款,被拒了,他想不明白。
朋友在北京經商多年,名下有兩家幼兒園,一個小超市(小賣部大一點),有房有車。家庭資產合計怎么也有500萬以上。
但他就是被拒了。拒絕的理由就兩條:信用低和信用差。
他擁有那么多資產,為何還信用低、信用差?別說他不理解,剛開始我都不明白。
銀行解釋:他很少借銀行的錢,也很少借給銀行錢(他媳婦管錢存錢)。沒有信用卡,幾乎沒有儲蓄卡,也沒有工資卡到賬收入記錄。做生意最多找私人借款,盡量不借銀行錢。等于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金融信用記錄幾乎空白。就做過一次房屋貸款,還是分期15年的,他嫌麻煩兩三年就還清了(就這個提前還款被認定為信用差,暈死了)。
總之結果就是貸不了,后來換人,用他媳婦的名義貸,反倒貸下來100多萬。
信用,將成為人們的另一張“身份證”。我國擬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信用檔案將伴隨你我一生……
我國將建社會信用代碼制
----------------
日前實施的《征信業管理條例》提出將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根據該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成后,我國每個公民一生都將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信用賬號--作為衡量這個人誠信的“尺碼”被廣泛運用到其生活工作中;企業也將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證明”,包羅企業的種種信息。除了政府牽頭建設信用信息庫,商業征信機構也將成為征信市場內的重要力量。
日常生活中,存款、工資卡、信用卡,超市刷信用卡、儲蓄卡,房貸、車貸,購買車險、壽險,都將成為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信用記錄,是我們另外一張身份證,請注意維護和培養我們的信用。
老話就說過:人,無信不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