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縣人民政府的縣長,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的精神要落實好,縣委的決策要執行好,縣政府的同志要團結好,全縣人民的利益要維護好。面對方方面面的要求,要當好縣長,就必須處理好各方面的工作關系,注重探索、總結和運用一些切實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我的體會是,要從處理好如下五個方面的關系做起:
處理好黨與政的關系。縣長具有雙重身份,作為縣委的副職,在決策上要積極配合縣委書記,履行好副手職責;作為縣政府的班長,在執行上要帶頭落實好縣委的決策。既要維護縣委書記的權威,又要在職責范圍內大膽開展工作,但研究重大事項,必須向縣委書記作好匯報。召開縣政府常務會議,也應事先向縣委書記匯報議題。縣政府發文前,要讓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一同把關,這樣既加強了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又體現了分工負責制的優勢。
處理好上與下的關系。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落腳點,都是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好干部群眾的利益,兩者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縣政府是最重要的基層政府,對上,既要堅決落實好上級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的工作任務,又要敢于向上級要項目、要資金、要政策;對下,既要嚴格要求縣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干部,突出干事創業,又要充分調動全縣鄉鎮政府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
處理好主與次的關系。縣長的工作有主有次,應分清主次方可抓住關鍵。重大決策的落實、重要項目的建設、重點民生工程的推動是主,日常性的工作、程序性的工作、應酬性的工作是次。對待主要工作,就要集中精力、攻堅克難、強化調度、一抓到底,在資金、人員等方面要重點傾斜,盡可能集中有限的資源抓好幾件大事。對待一般性的工作,就要注重建章立制,堅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形成可持續的推動力。
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項目建設雖然是領導負責制,但項目經費是縣長和常務副縣長批了就可以到位了,分管領導往往是有責任卻不能批錢。這種體制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那么,對于權力與責任到底能不能劃等號呢?我們探索對項目經費實行兩級審批制,先由項目指揮部、分管領導(包括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把關后,再進入財政審批程序。這樣一來,分管領導的權力與責任落實好了,項目建設的進度也加快了。
處理好實與虛的關系。在縣政府提拔一個副調研員之類的副處級虛職干部,可以說相當難。但當上副處級干部后,其權力可能還不如一個正科級實職局長。實踐證明,用好虛職干部,對于促進縣政府的工作有很大作用。因為這些虛職干部大都是從一些政府部門的正科級局長和鄉鎮一把手位置上提拔的,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強,處理各種問題的經驗豐富。堅持把實職干部和虛職干部全部推到一線,讓大家都有出彩的機會,不但可以使縣政府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效應,還可以營造團結干事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安仁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