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旗の周邊》畫冊第36頁有一張蓮江口火車站的圖片,原本我不想解讀此圖片,但又不想割舍我無數次路過的這個哈佳、鶴佳線上的小站。
哈佳、鶴佳鐵路交匯于蓮江口火車站,陸路運輸四通八達,蓮江口北距鶴崗60公里,東距雙鴨山70公里,南距七臺河、雞西百余公里。水運比較發達。蓮江口就在松花江邊上。蓮江口位處三江平原咽喉部,是三江平原物資人員集散吞吐的必經之地。其交通之暢、運輸之便捷,幾與佳木斯市等同。
聽老人們說原來蓮江口比佳木斯要熱鬧得多,自從鶴崗發現露頭煤后,1917年由沈松年、孫丙午等于民國6年(1917年)集資招股,建立興華煤礦公司,民國7年11月1日正式開采,并定名為:“黑龍江湯原縣商辦興華煤礦有限公司”。那時鶴崗到佳木斯沒有鐵路,煤炭運輸只能靠馬車和船運銷到各地,蓮江口成了煤炭的集散地,商鋪林立,窯子很多,采金的開煤礦的把頭經常光顧這里,一時間這里熱鬧非凡。民國15年建成鶴崗鐵路后,蓮江口的繁華程度有所降低。
從這張照片還可以看出車站的周圍堆了好些煤炭。連接蓮江口和佳木斯的鐵路大橋現在已經拆除,1942年趙尚志將軍的頭顱在佳木斯偽三江省被割下來后,身體就被日偽從橋上拋到了松花江的青眼里。2008年我曾給《三江晚報》寫過一篇文章建議在已拆除的橋頭建一處紀念東北抗日聯軍的紀念公園或立一塊標注趙尚志將軍的遺體是從這座鐵路橋上拋到松花江中的碑。
蓮江口距鶴立30公里,我小的時候經常和小伙伴騎自行車從鶴立騎到蓮江口,那時還沒有公路橋,坐輪渡到佳木斯玩耍,那時蓮江口到鶴立之間還要經過一個叫半截河的小火車站,湯原游擊隊成立之初曾把搞來的槍藏在這里的村民家里。后來因保密工作未作好又被敵人起了出來,令夏云杰、戴鴻賓十分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