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里,照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族照壁在繼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點外,又根據白族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及獨有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
走進大理,每一幅照壁題字都代表一個姓氏、一個故事、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家風。這讓大理人家的照壁不再只是一堵簡簡單單的墻。千百年來,這些家風家訓代代相傳,透過這些題字,人們能感受到大理人對家庭教育和傳承家風文化的重視。
我們將陸續轉載大理日報公眾號“大理照壁上的家風家訓”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
·
李——紫氣東來、青蓮遺風、鄴架家聲
“紫氣東來”說的是老子李耳,漢劉向《列仙傳》記載:“老子西游, 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說的是周朝末年,李耳騎青牛由東至西出函谷關,守關將領尹喜見老子李耳周圍有紫氣環繞,心想此人非凡人,于是熱情接待李耳,由于尹喜待人熱情、態度恭謙,老子就把千言《道德經》傳授給了尹喜。
尹喜,字公文,相傳是西周王朝中的一位賢大夫。他自幼研修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26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尹喜上任后,在關旁結草為樓,稱為樓觀,每天在這里觀察天象。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樓觀上凝視,忽見東方紫云聚集,長達三萬里,形狀猶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十分驚喜,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里,圣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知有大圣人將從此經過,他便立刻召見守關兵卒孫景說:“傳令下去,九十天內將有大圣人路經此關,汝等要時刻留意,如有形容奇特、車服異常者從東而來,要求度關,切勿放行,立即稟報,不得有誤。”同時,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齋戒,凈身等待。
七月十二日午后,日已偏西,光華東射,關卒孫景不敢懈怠,仍在關上守望,忽見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車,其牛大而車小,車板薄而載人重。車上坐著一位白發老翁,紅顏大耳,雙眉垂鬢,胡須拂膝,身著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孫景飛奔下關稟報。尹喜聞報大喜,迎接在牛車數丈前,跪拜道:“關令尹喜叩見圣人!”老子有意試其神智,故意說道:“吾乃一介貧賤老翁,如此非常之禮,不知有何見教?”尹喜道:“請大圣人暫留神駕,到關中小住,指點修行之道。”老子說:“老夫家居關東,田在關西,今往田中取點柴火,怎么會是圣人呢?”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掃路焚香、沐浴凈身,在此恭候多日,誠望圣人賜教。”老子笑道:“你說的圣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綿綿永存之術,老夫正欲西去求教,還望大人放行。”尹喜再拜道:“今視圣人真姿超絕,望圣人略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盡。”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尹喜道:“尹喜好觀天文,略知變化。今月之初,和風立至,見紫氣東來,知有圣人西行;紫氣浩蕩,滾滾如龍,長達三萬里,知來者至圣至尊絕非一般之神;而紫氣之首有白云繚繞,圣人當為白發,是老翁之狀;紫氣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牽,圣人必乘青牛之車來也。”數試尹喜之后,見其態度誠懇,所言真切,確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當得度汝也。”尹喜聞言大喜,叩頭問道:“敢問大圣人姓名?”老子道:“吾姓字渺渺,無世不出,本人現姓李,字伯陽,號老聃。”尹喜焚香叩首,行拜師大禮,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老子在函谷關住下后,見尹喜心慈人善,氣質純清,于是融靜修、服藥、畫符之效為一體,取其精華而為尹喜著書,名為《道德經》。《道德經》寫成后,老子對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言罷,老子飄然而去。
老子去后,尹喜辭去關令之職,終日在樓觀 之上修習,初時不甚明了,誦之口熟,漸漸品出其中妙蘊。后終于悟出真諦,修成大道,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尹喜在升天之前,來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軀體留在這里,讓自己的忠魂永遠守護恩師的家門,以報答至言教誨之恩。
紫氣東來比喻吉祥的征兆,因此用在大理照壁上的不只李姓人家,許多大理民居或者公共場所也將“紫氣東來”題寫在照壁上。
白族李姓照壁上還題寫“青蓮遺風”,“詩酒家風”典故來源于唐朝大詩人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于安西都護府碎葉城,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因其在詩歌方面的杰出成就,白族人將“青蓮遺風”“詩酒家風”書寫到照壁上,將歷史上的文化名人典故借用到白族照壁上,目的是鼓勵子孫后代向先輩名人學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
李姓照壁上的“鄴架家聲”的典故來源于唐代李泌。李泌(722—789年),字長源,魏八柱國李弼后代,徙居京兆。出身于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七歲能文,被稱為奇童。他生活于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平定安史之亂,討伐李懷光、李希烈叛亂,以及聯合回紇、南詔、天竺等國抗擊吐蕃入侵建立功勛,在軍事、政治、外交諸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治理國家上也頗多建樹。
李泌家藏書萬余卷,唐代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鄴侯即李泌。后因以“鄴架”比喻藏書處。清代趙翼《哭汪文端師》詩:“鄴架簽論萬,曹倉卷累千。”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欲集全宋詞,則亦不過壯觀鄴架,於本源無涉,亦可不必。”大理李姓民居也將“鄴架家聲”題寫在照壁上借以顯耀李姓一貫收藏書籍,愛好讀書的美德。“家聲”即一家素有的聲譽。福建莆田姓李的人家大門上(方)都題書“隴西世第”,相傳甘肅的李氏為李世民后裔,因而大理也有李姓的照上題書“隴西世第”。
大理李姓照壁上一般題寫“紫氣東來”和“青蓮遺風”的較多,用“鄴架家聲”的比較少。
來源:大理日報
通訊員 趙潤琴 文/圖
海報:蘇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