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火星與地球的環境是最為相似的,因為這三顆天體都是類地行星,并且都處于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因此金星和火星在很大程度上是利于生命生存的,金星、火星也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
但是經過科學家的探索,金星被淘汰出局了,雖然金星從體積、質量來看,與地球十分相似,但是由于金星的溫室效應十分嚴重,大氣壓強又是地球的92倍,再加上金星時常下酸雨,所以金星的惡劣環境是不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
火星雖然是一顆沙漠行星,土地干旱又缺水,但是相比較金星的環境來說,火星的環境就要溫和得多了,火星的宜居性也比金星要大得多。要想火星上能夠適宜生命生存,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水資源。
水是生命之源,只要有了水資源,生命才有可能生存。為了探索火星,早在上個世紀,美蘇就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但是當時人類掌握的技術比較有限,因此對于火星的探測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不過后來通過科學家的探測,以及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人類終于在火星上有了重大突破??茖W家發現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區曾經被廣闊的海洋覆蓋,并且該篇文章發表在《地球物理學報》上。
2008年美國的“鳳凰號”探測器還在火星的土壤樣本上發現了水蒸氣,由于火星也是有四季變化的,因此有科學家表示,當氣候變暖的時候,兩極冰蓋就會出現變化,夏季冰蓋會縮小,冬天會擴大。
2015年美國航天局(NASA)就宣布,火星上是存在流動水的,這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對此有不少科學家都提出了大膽的猜想,認為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或許在遠古時期,火星與地球一樣,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
探測器在火星上探索多年,雖然并沒有發現火星生命,但是好奇號在對火星巖石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了樣品中含有磷、氮、氫、氧、碳,這些都是支持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另外科學家還在火星大氣中發現存在微量甲烷,而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一般甲烷的出現與生命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013年“好奇號”經過調查,發現遠古火星是個濕潤環境,并且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古湖泊的證據,湖里的水可能是可以飲用的淡水,這表明當地曾經長期存在濕潤環境,也是有簡單生命出現的證據。
這些證據也表明火星依據的可能性是極大的,人類制定的移民火星計劃在未來也很有可能成為現實,那么大家對于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