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融合
當今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的騰飛猛進,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為人類各種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逐漸實施的過程中,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給我們數學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也就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讓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數學教學當中。
一、信息技術的融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條件。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就相當于讓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學習的內動力,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從心理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時,注意力也就集中,記憶力明顯增強,思維隨之也顯得敏捷了。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比較差,往往會影響學習效果。但是,如果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我們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運用一些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創設出新奇的學習情境,就能激起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心理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摸角、折角、畫角、比角五個環節,從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的幾何圖形“角”。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不是示范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先出示一點,接著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后以動畫方式演示兩條邊的畫法,邊再閃爍兩下,出示“邊”,這樣學生就從清晰的圖像之中,逼真的模擬演示,看到了角的圖形。接下來,再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樣的教學,不僅渲染了課堂氣氛,從而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
再如,我在設計《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這節課的練習部分時,采用互動式的游戲教學法——拼圖游戲。首先利用電腦給出一些三角形、四邊形及其它認識的圖形。然后讓學生隨意拖曳圖形拼出形狀各異的美麗圖案,最后組織大家利用多媒體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掌握它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
二、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思路更加清晰
在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教學環節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恰恰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能夠將教學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真實地再現于課堂,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具體,使那些不易察覺的的知識點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感知范圍之內,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激活思維、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目的。
如在整理和復習《常用的計量單位》時,我打破以往的生說師板書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完全利用多媒體教室。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然后引導學生把整理完后的內容進行比較,看哪個小組整理的既清楚、又完整、還有特色。最后再組織學生集體進行交流。通過實踐,感覺這種網絡環境的互動性教學形式,既可以使教師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又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和方法,同時還把自主權也完全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更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重點、難點易于突破
在進行數學教學中,有些內容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畢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術的融入恰恰可以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中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課中,為讓學生對“年、月、日”“閏年”這些比較抽象的詞語了解得更加透徹。在教學中我就自制了教學課件,向學生們展示了“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月,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的動態影像展示,將這些平時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們面前。這樣不僅使他們對奇妙的宇宙充滿了好奇,還在不經意間突破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信息技術的融入使教學內容得以及時反饋,強化學習效果
“練習”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重要方法。有效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概念加深理解、掌握解題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而“反饋”則是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反映。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及時把練習效果反饋回來,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而傳統的授課方式,由于各種原因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師很難對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出及時的反饋。但是信息技術的融入就可以彌補這方的面的漏洞,使教學內容得以及時反饋,強化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一位數除三位數的除法”中,為了考查學生對運算程序的掌握程度,我就在練習題部分特意安排了幾道填空題。學生如果輸入錯誤答案,計算機就會及時做出判斷,并給出相應提示,再次顯示進位加法基本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錯誤和正確的計算都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則,計算機可以在出現錯誤提示后,隨即還會彈出同類型題目,讓學生經過反復練習,直至完全掌握為止。這樣的練習反饋方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效掌握運算程序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信息技術的融入 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而現在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無疑就為數學教學內容注入了時代活水。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最大限度的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從而拓展學生知識的視野,發散思維,將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帶入課堂,創設虛擬的真實情境,體現生活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感性的空間里,在拓展的無限信息的視野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思想意識在樂學的過程中也不斷的升溫。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更多、更廣泛的指示。
如在講授《統計》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靈感閃過腦際,構思并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將學生課前從網上、報紙、圖書、甚至自己的照片中收集的有關地球美麗和遭污染的圖片剪輯在我事先制作好的網頁當中。然后將“統計知識”這一具體的情景呈現出來。讓學生按照網頁小環節的提示進行歸類。當時學生不僅為自己搜集的圖片得到展示而欣喜,而且也為能欣賞到這么美麗的景色、感受地球家園的美麗而驚喜。最后我讓學生用網頁信箱留言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暢談自己感受的空間。看到學生一句句極具想象的話語,充分反映了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然而,當學生看到地球正慘遭人類破壞的情景時,學生憤然的在留言板上打出了呼吁人類“保護家園環境”的倡議書。這種通過網絡大量展示正反圖片進行統計教學的方法,不僅直觀形象地給學生視覺上的強烈刺激,從思想上給與教育。而且使整個統計過程完成得相當順利,學生將所學知識在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入為廣大師生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數學教師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進行整合在數學教學中將占主導地位。作為新世紀的數學教師,恰當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不僅能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