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河南省名稱的來源常用的說法是:“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你可能不知道,“河南”名稱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即誕生了,并且在其后的1800多年中,這個名稱其實由洛陽獨享,明朝后期才擴大至現河南大部分轄區。下面就跟隨小編,來回到歷史,重讀河南。
《史記·貨殖列傳》司馬遷記載:“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边@里提到的“河”指黃河,而河東、河內、河南謂“三河”,是以黃河為坐標界定的區域,中華初始文明皆集中發生在這一地區。具體來講,河東指山西省大部,河內指焦作一帶(包括洛陽吉利區),河南則指現洛陽周邊區域。
洛陽稱河南,是與河東、河內相對應的,若從地理位置上看,河東、河內、河南這三個區域,恰恰構成一個鼎足之狀,而洛陽的孟津縣正好處于軸心,這個縣的西北為河東,北部和東北為河內,其南面正是洛陽,也就是河南。即從西漢開始,“河南”一詞開始用于地名命名,特指洛陽周邊區域。
西漢河南郡
北魏統一北方后遷都洛陽,又改河南郡為河南尹。隋代復改河南尹為河南郡,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唐代,河南郡改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時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陽為中心,轄今日鞏義、登封、澠池、偃師、孟津、伊川、新安、宜陽、洛寧、嵩縣。
三國河南府
元代置河南府,下領一州(陜州,治所在今三門峽市)十二縣(洛陽縣、偃師縣、宜陽縣、永寧縣、靈寶縣、閿鄉縣、陜縣、澠池縣、孟津縣、新安縣、鞏縣、登封縣)。
北宋河南府
明代河南府,下轄一州十三縣(在元代轄境上增加嵩縣);
清代河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后下轄十縣,少了靈寶縣、閿鄉縣、陜縣。民國時期置河洛道,下領十九縣,在清代轄境上又增加陜縣、靈寶縣、閿鄉縣、盧氏縣、臨汝縣、郟縣、寶豐縣、魯山縣、伊陽縣。
清河南府
以上沿革堪稱復雜,總體來說,河南這個稱謂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洛陽獨享,洛陽與河南常常畫等號,河南府這個冠冕,常常戴在在洛陽頭上。
洛陽
進入21世紀以來,洛陽做為做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繼續以工業、旅游、文化、高端制造等做為發展方向,城鄉融合速度加快,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正向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邁進,繼續為河南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