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上(應)有情
文/王飛
“西安孕婦流產送醫院被拒”上熱搜。你怎么看?
近段時間,西安疫情讓國人牽掛。這座有著豐厚文化底蘊及歷史故事的城市,被迫宣布「封城」,摁下了生活的暫停鍵。
然而,有些現實我們不得不正視。
首先是傳播鏈,為什么能如此的大張旗鼓、明目張膽?這背后折射出的,是不足的宣傳,是薄弱的防控意識,是不上心的檢測。
其次是「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然而,相關領導人不重視,致使「碼」數次宕機(崩潰),這時相關領導人出來解釋說是訪問量激增造成的。不知道懂這方面的從業人員朋友會不會憤怒。
從2020年武漢封城開始,「碼」就是出行必備工具。北京、上海這樣人口密度如此龐大的城市中,「碼」都沒有出現過宕機,但偏偏在西安這樣一個城市,出現了。更嚴重的是,出現的次數不止一次,而是幾次。
怪誰呢?怪程序員嗎?反躬自省,是相關領導者的不作為,假作為。
帶來的風險是什么?
是出行沒有「碼」,是通知市民半夜起床做核酸,是集體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是孕婦流產得不到及時救治,是封城封區,市民得不到食物保障......
請注意,歷史上的一個小小轉折,于你我這樣的個體而言,極有可能就是「一生」。請各位好好思考這句話。
最后說一說為什么「碼」上(應)有情。
每一個碼,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程軌跡,為學業奔波,為事業前途,為了人間的煙火味......
凡此種種,無不都是為了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突如其來的疫情本來就讓人揪心的了,人為的過失,而且是給他人帶來生命危險的過失,誰又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呢?
患者的家中,或許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有患病多年的父母,或者有正在上大學需要花錢的大學生,或許有臨產的妻子......
誰敢站出來說來擔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關干部平時的基本功練沒練好、扎不扎實,這一下子就暴露無遺。沒有居安思危,沒有未雨綢繆,人們看到的更多是推諉責任,是不作為、是假作為。如此行徑,豈不寒了人民的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領導干部“從群眾中來”,也應該“到群眾中去”。“當官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而不是把人民當成“盲目的羔羊”。如此,人生的船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