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太陽轉一圈是365.242199天,既不是365天,也不是366天。
農歷以月相變化一個周期為一個月,同時,又參照太陽的運行位置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月相變化一個周期,正好是月亮繞地球轉一圈,不足30天;一個節氣大約30天;一年大約365天。它們都不是一個完整的數值,而是在一定范圍內增減。日累月積,當數值增減到了一定程度時,月份與四季便不再同步,越錯越遠,因此,古人制定了“閏月”。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歷,既考慮月相的變化周期,又要考慮一年中太陽的位置。實際上,農歷是陰歷和陽歷的結合歷。
八卦
二十四節氣是農歷的靈魂,它反映了一年中寒暑冷熱的氣候變化。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一個節氣約30日、一個中氣約15日。
冬至,一陽始生:《地雷復》,一陽始生,冬至開始。歷經《地雷復》、《山雷頤》,《水雷屯》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水雷屯》外三爻開始進入小寒節。歷經《水雷屯》外三爻、《風雷益》、《震為雷》,正好15爻,代表15日;
《火雷噬嗑》進入大寒節。歷經《火雷噬嗑》、《澤雷隨》、《天雷無妄》,三卦18爻,卻成了18日,多出來3日。這恰恰體現了天體運轉的不確定性,所以,農歷才有平年和閏月之分。
《天雷無妄》不定爻開始,進入立春。歷經《天雷無妄》、《地火明夷》、《山火賁》,約計15日;
《水火既濟》進入雨水。歷經《水火既濟》、《風火家人》、《雷火豐》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
《雷火豐》外三爻開始進入驚蟄。歷經《雷火豐》、《澤火革》、《天火同人》,正好15爻,代表15日(其中,《離》卦不參與);
《地澤臨》進入春分。歷經《地澤臨》、《山澤損》、《水澤節》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
《水澤節》外三爻開始進入清明。歷經《水澤節》、《風澤中孚》、《雷澤歸妹》,正好15爻,代表15日;
《火澤睽》進入谷雨。歷經《火澤睽》、《兌為澤》、《天澤履》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
《天澤履》外三爻開始進入立夏。歷經《天澤履》、《地天泰》、《山天大蓄》,正好15爻,代表15日;
節氣
《水天需》進入小滿。歷經《水天需》、《風天小畜》、《雷天大壯》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其中,《乾》卦不參與);
《雷天大壯》外三爻開始進入芒種。歷經《雷天大壯》、《火天大有》、《澤天夬》正好15爻,代表15日,一直到芒種末日止。
夏至,一陰始生:《天風姤》,一陰始生,夏至開始。經過《天風姤》、《澤風大過》、《火風鼎》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
《火風鼎》外三爻開始進入小暑節。歷經《火風鼎》外三爻、《雷風恒》、《巽為風》,正好15爻,代表15日;
《水風井》進入大暑節。歷經《水風井》、《山風蠱》、《地風升》,又出現一個18日;
《地風升》不定爻開始,進入立秋。歷經《地風升》、《天水訟》、《澤水困》,約計15日;
《火水未濟》進入處暑。歷經《火水未濟》、《雷水解》、《風水渙》內三爻,正好15爻,代表15日;......一直到大雪末日止。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主管一年十二月二十四節氣。辟,法度,規則,辟卦形象地闡釋了農歷十二月寒暑交替,春耕秋收的自然法則。所謂消息,就是針對乾坤二卦而言,消失和生長的意思。
從冬至開始算起,十二辟卦依次為復、臨、泰、大壯、夬、乾、逅、遁、否、觀、剝、坤。
冬至后:復卦一陽生,代表十一月,包括冬至和小寒;臨卦二陽生,代表臘月,包括大寒和立春;泰卦三陽生,代表正月,包括雨水和驚蟄;大壯四陽生,代表二月,包括春分和清明;夬卦五陽生,代表三月,包括谷雨和立夏;乾卦六爻全陽,代表四月,包括小滿和芒種。至芒種末日,陽氣全消,陰方息生。
易經
夏至后:姤卦一陰生,代表五月,包括夏至和小暑;遁卦二陰生,代表六月,包括大暑和立秋;否卦三陰生,代表七月,包括處暑和白露;觀卦四陰生,代表八月,包括秋分和寒露;剝卦五陰生,代表九月,包括霜降和立冬;坤卦六爻全陰,代表十月,包括小雪和大雪。至大雪末日,陰氣全消,陽方息生。
十二辟卦逆布在《方圖》外層一周。復卦在東、臨泰在東北、大壯在北、夬乾在西北、遁卦在西、遁否在西南、觀卦在南,剝坤在東南。
逆布十二辟卦,寓意一年二十四節氣是地球逆時針公轉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