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漿樹
柬埔寨生長著一種糖棕,是一種有著挺拔的軀干和婆娑扇葉的常綠喬木,長得蒼郁茂盛,能開出特別大的花朵,而花朵里竟藏著大量的糖棕汁,含糖量可達 15%,完全可以與甘蔗媲美,人們只要在樹身上掛只竹筒,用尖刀把花朵剖開,就有糖汁滴進竹筒。糖棕汁甘甜可口,是一種上乘的清涼飲料,能消暑解渴,大熱天喝上一杯,涼爽潤喉。在糖棕樹下乘涼,更是涼爽宜人。當地人都稱這種樹為糖樹。糖樹的糖汁不僅可制糖,還可釀酒,實在妙不可言。
蔬菜樹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有一種卡卡拉姆巴爾樹,樹高8至15米,其果實很大,外形奇特,味略酸,可以做涼拌菜或炒食,或做清涼飲料,也可以煮汁當清涼飲料喝。。(牛歌說:中國的香椿樹嫩葉可做菜,枸杞樹葉和果實都可做菜食用)
白菜樹
在我國云南省臨滄縣有一種四季常青的樹,只有小腿高,手臂粗。但是,它卻能生長出比排球還要大的白菜,一棵樹能生3—4顆白菜,更為奇怪的是,把長著的白菜砍下來以后,樹上又會長出新的白菜。
蛋樹
在美國已種植有許多的蛋樹,其果實的形狀像雞蛋一樣,全白,可以食用,味道非常鮮美。它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
酒樹
非洲的東部津巴布韋生長著一種叫“休洛”的酒樹。它常年分泌出香氣芬芳并含有強烈酒精氣味的液體,當地人把它當做天然美酒飲用。
牛奶樹
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生長著一種植物學家稱做“加洛弗拉”的樹。它的表皮平滑,只要用刀在樹干上切個小口子,里面就會流出一種顏色和狀態都像牛奶的汁液。所不同的是,這種乳白色的汁液有一股苦辣味,但加上水煮沸后,苦辣味就沒有了。經化驗,其化學成分同牛奶相似,富有營養,是一種難得的高級飲料。當地人很愛喝這種“牛奶”,甚至用它來充饑,并稱這種樹為“牛奶樹”或“奶頭”。每株“牛奶樹”一次可“擠”奶2~3 公升,隔天之后,樹汁又會流出。
在委內瑞拉的森林里,也生長著一種產“牛奶”的樹,叫“加拉克托隆德”。它產的“牛奶”比“加洛弗拉”產的味道還要好,而且不需加工煮沸就能飲用。
羊奶樹
在希臘的吉姆斯森林地區,有一種當地叫“馬德道其菜”(意即喂奶)的樹。這種樹高約 3 米,長有像蘿卜纓一樣的葉子;樹身粗壯,凹凸不平,每隔幾十厘米就有一個綠色的“奶苞”,會自己流出“奶汁”。這種“奶苞”在樹根處更多。當地的牧羊人常將剛出生不久的羊羔放在那里,羊羔就會像吮吸母羊的奶一樣,從“奶苞”上吮吸“奶汁”。據說,這種樹流出的“奶汁”,營養不亞于母羊奶。
食油樹
馬來西亞、尼日利亞、扎伊爾等國盛產的油棕,每個果子重達20多公斤,其中果肉和果仁占15公斤多。鮮果肉含油46%—50%,果仁含油50%—55%。每畝的產油量達265公斤,相當于花生的5倍,菜籽的十倍,大豆的12倍。
廣東省懷集、臺山及海南省等地,生長著一種竹柏。它高達 20 至 30 米,每年都開花結果,果實含油量達 51%,加工后既可食用,又可作工業用油。
陜西省有一種叫“白乳木”的樹,只要撕破它的葉子或扭斷其枝條,破損處就會流出一種白色的油液。這種油既可食用,也可作燃料。
豬油樹
在東南亞河西雙版納,海南島一帶,生長著一種“豬油樹”,樹上結的的油瓜像西瓜那么大。一個瓜里有6—8個瓜子,一個瓜的子可榨一兩多油,用火烤一烤,油味酷似豬油,傣族人叫它“豬油果”,一棵樹一年可以收100—200個“豬油果”。
面條樹
在南非馬達加斯加山區,有一種奇異的“面條樹”,它樹干粗壯,葉子狹長有齒邊,每年四五月開花,六七月結果。其果實為條形,長約 2 米,當地居民叫它“須果”,含有豐富的淀粉。每當果實成熟時,當地居民將它割下,曬干收藏。食用時放在水里煮軟,然后撈出加上佐料,便成為味道鮮美的“面條”。這是當地居民的一種可口食物。
面包樹 .
南太平洋島嶼的居民吃的傳統“面包”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從樹上摘下來的,這種樹叫釋迦果樹,又稱“面包樹”。
面包樹一般高10多米,最高的有40-60米,樹干粗壯,樹葉茂盛,葉大而美,一葉三色,當地居民用它編織輕巧漂亮的帽子。面包樹雌雄同株,雌花叢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狀。它四季開花、結果不斷,從樹根到樹干、枝條都能開花結果;結果期很長,從頭年11月一直延續到第二年7月,一年可以收獲三次。每個果實是由一個花序形成的聚花果,大小不一,大的如巨瓜,小的似柑桔,最重的可達20公斤。它的果肉充實,味道香甜,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還有維生素A和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把成熟的果實摘下來切開,或煮或烤,熟后食之,其營養價值和鮮美香甜味道都勝似面包。其果實也可用來制果醬和釀酒,其種子用糖炒后,吃起來同糖炒栗子差不多。5棵這樣的面包樹,足可養活一個 7 口之家。是當地居民不可缺少的木本糧食作物。
餅子樹
在利比亞里內起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種當地人稱為“沙伊密爾起納布”的樹。這種樹高近 30 米,每年 1~2 月和 7~8 月各開一次花,4 月和9 月各結一次果。果實綠色,呈長圓形鞋底樣硬干果,含淀粉達 70%以上,無甜味。人們將這種果子摘回,剝去硬質皮,然后放在火上烤熟,就能食用。這種“餅子果”被當地人稱為“樹上的糧食”。一棵“餅子樹”每年可收“餅子果”60 公斤左右。
香腸樹
非洲剛果有一種樹叫“香腸樹”,它的果實外形和顏色都很像一根根大香腸。這種香腸雖然不能吃,但它有許多用途:可以制造黃色顏料;漂亮的外殼可以制成碗、茶杯和各種裝飾品;樹皮可以制成藥材,能治風濕、蛇咬和創傷。(據《讀者·鄉村版》)
產"米"樹
馬來西亞有一種西谷椰子,樹干挺直,高達十六七米.樹干中心柔軟,用刀把它刮出,浸入水中后,水液就會變成乳白色米湯,含有很多淀粉,經過加工,可做成大米似的顆粒,吃起來與大米差不多。
木豆樹
海南島有一種果實能制作豆粉、豆腐或豆沙餡的木豆樹。這是一種分枝較多的灌木,高 2~3 米。它的花、莢果、種子的形狀和圓粒大豆非常相似,幾乎一年四季都開花結豆。用這種木豆制作的豆粉、豆腐或豆沙餡,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花生樹
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的海岸附近,到處生長著一種木本油料植物,名叫“腰果樹”。它的果實腰果不僅外形和花生一樣(比花生略小),而且味道也和花生差不多,香而脆,可以生吃,也可油炸或炒著吃,因此人稱“花生樹”。腰果也有外殼,里面有兩顆仁,果仁含有21.2%的蛋白質、46.9%的脂肪和磷及豐富的維生素。果實可以榨油,這種油粘性很強,可以作漆,涂在木器上,光澤經久不退。
味精樹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青拉筒山寨中,有一棵高約 27 米的奇特的大樹,它狀如古柏,葉大如掌,葉肉厚實,皮和葉具有類似味精的鮮味。人們煮肉或炒菜時,只要摘一片樹葉或刮一點樹皮放入鍋內,菜肴便會格外鮮美。多少年來,當地居民把這棵樹的葉和皮當做味精來使用,人們稱它為公用的“味精樹”。
蘇打樹
新疆南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匯合的地方,在塔克拉瑪干鹽堿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叫異葉楊的樹,能從土壤里吸收大量鹽分。這種樹的樹皮、樹枝杈和樹窟窿里,每年都排出大量像雪一樣潔白的蘇打(碳酸納),當地居民叫它“梧桐堿”,叫這種樹為“蘇打樹”。這種梧桐堿可代替堿面或蘇打,也可加工成肥皂。
銅錢樹(1)
生長在我國淮河及長江流域一帶,是一種落葉喬木。高約十六七米,葉子長卵圓形。果實生得十分別致,有兩個彎月形的膜翅相互連結,中央包圍著種子,遠遠望去,樹上仿佛吊著一串串的銅錢,風一吹,嘩嘩作響,因此而得名。銅錢樹屬于鼠李科,和我們吃的紅棗是同宗兄弟。
銅錢樹(2)
在我國陜西秦嶺山區還生長著一種樹木,外形酷似銅錢樹,果熟之時,也如串串銅錢,只是葉子由許多披針形的小葉構成一片大的羽毛狀復葉。它屬于槭樹科,人們叫它金錢槭。金錢槭數量不多,又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被列為國家保護植物。
搖錢樹
江西省九江縣株嶺山上有一棵果實奇特的樹,這棵樹高 12 米,果實的形狀酷似我國古代的銅錢:果翅呈圓形,中間的種子為正方形。當微風吹拂時,滿樹的“銅錢”搖晃,沙沙作響,難怪人們叫它“搖錢樹”。
說話樹
美國科學家戈爾敦?奧萊因和大衛?魯德在華盛頓大學證實,像赤楊和柳樹這樣的樹種,當貪食的毛蟲從一棵樹落到另一棵樹上時,它們能互相通報。事情原來是這樣:當一棵樹受到侵襲時,便能分泌出一種化合物,它的氣味散布半徑可達 30~40 米。那些尚未受到毛蟲侵襲的樹木聞到“報警的香氣”,于是能準備起來對付襲擊。
在考察這種保護機能的實驗中,學者們發現,被襲擊的楊樹和柳樹能產生出生物堿和萜烯類的化合物,它能誘發同類作同樣的分泌。這種化合物在樹葉上滲透出來,從而使昆蟲不能食用。
笑樹
非洲東部盧旺達的首都基加利,有個芝密達蘭哈德植物園,園里有一種樹在有風的時候會發出“哈!哈!”笑聲,與人的笑聲十分相似。笑樹是一種小喬木,能長到七八米高,樹干深褐色,葉子橢圓形。每個枝杈間長有一個皮果,形狀像鈴鐺。皮果內生有許多小滾珠似的皮蕊,能在果皮里滾動。皮果的殼上長了許多斑點般的小孔,每當微風吹來,皮蕊在里面滾動,又薄又脆的皮殼就會發出陣陣類似“哈!哈!”笑的聲響。
白天笑晚上哭的樹
在巴西生長著一種名叫“奠爾納爾蒂”的樹。這種樹在白天會不停地發出一種委婉動聽好似笑聲的樂曲聲;到了晚上,它又會連續不斷地發出一種哀怨低沉的啜泣聲;等到天亮時,它又發出悅耳動聽的樂曲聲。一些植物學家研究生認為,這種樹能發出不同的聲響,是與太陽的照射有著密切的關系。
唱歌樹
生長在非洲的一種柳樹,身掛柔軟枝條,生著薄薄的葉片。風一吹,樹葉彼此碰擊后就會發出清脆如琴聲的音響,“多、來、米、法”,如高山流水,優美動聽。這是因為它的樹葉纖維組織很密,如同密密層層的“玻璃絲”一經碰擊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
發出不同聲音的樹
在巴西,生長著一種名叫“莫爾納爾蒂”的灌木。這種樹屬木本類植物,白天時,它會不停地發出一種委婉動聽的樂曲聲;到了晚上,它又會連續不斷地發出一種哀怨低沉的泣聲;等到天亮時,它又變為悅耳動聽的樂曲聲。據一些植物學家的研究,認為這種樹能晝夜發出不同的聲響,與陽光的照射有著密切的關系。
跳舞樹
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種小樹,樹皮暗褐色,雞心葉形,高約40厘米,樹冠120平方厘米左右,它能隨著音樂節奏搖曳擺動,翩翩起舞呢!當音樂優美動聽時,小樹的舞蹈動作就婀娜多姿;當音樂強烈、嘈雜時,小樹就停止跳舞。更為有趣的是,當人們在小樹旁輕輕交談時,它也會舞動;如大聲喧鬧,它就不動了。
走路樹
南美洲的秘魯生長著一種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當氣候干旱,嚴重缺水的時候,它的根會自動折斷并從土壤里撥出來,搖身一變,讓整個身體卷縮成一個圓球狀,變得又輕又圓,只要稍有一點兒風,它就能隨風在地面上滾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迅速地打開,恢復“廬山真面目”。根重新再鉆到土壤里,暫時安居下來。
指南樹(1)
在東南亞一種叫“扁桃”的樹,它的外形十分奇特,樹枝與樹干成直角,而且樹枝只向南北兩個方向生長。人們根據樹枝的指向,很容易就辨別出方向指南樹
指南樹(2)
非洲馬拉加西島上生長著一種“指南樹”,樹干上長滿一排排細小的針葉,它們總是指向南極。 。
下雨樹
浙江省文成縣西山鄉朱川村有兩株“下雨樹”。人站在樹下,頭發濕潤,眼睛模糊。這兩株樹約栽于明朝嘉靖年間。據分析,這兩株樹因根系發達,吸水力強,但葉面蒸發量小,水分運輸不暢,多余的水便從樹葉毛孔中滲出。
氣象樹
在廣西忻城縣龍頂山村旁,發現了一棵能預測晴雨的“氣象樹”。這是一棵青岡樹,高約 20 米,直徑約 70 厘米。晴天時,樹葉是深綠色;下雨前一二天,樹葉會呈紅色;雨過天晴,樹葉會恢復成為綠色。據科技人員研究認為,這是由于這棵樹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
蝴蝶樹
每到秋天,美國太平洋沿岸的蒙特利松林里的松樹上就停滿了千千萬萬個五彩繽紛的大蝴蝶。蒙特利松樹與眾不同,樹皮深綠而近似墨黑;樹葉很長,呈綠色;樹皮粗糙,表面布滿帶須芒的青苔。當數不清的彩蝶從北方飛過來時,就會不約而同地紛紛降落下來,爬滿松樹的枝枝杈杈,并且雙翅緊合、紋絲不動。一霎時,這兒成了“蝴蝶世界”,一棵棵黑不溜秋的松樹變成了五光十色的“蝶樹”,等到過了寒冬,到來年春暖花香時,成群的蝴蝶才悄悄飛去。這種奇異的生物現象,至今仍是舉世矚目的“自然之謎”。
馬褂木
又稱鵝掌楸。它的葉子有十幾厘米長,與一般植物的葉子不同,其先端是平截的,或微微凹入,而兩側則有深深的兩個裂片,極像馬褂,又似鵝掌,因而得名。馬褂木的花外白里黃,極為美麗。馬褂木屬于木蘭科鵝掌楸屬,生長在我國華中、華東、西南地區,因其葉形奇特,花朵美麗,故為我國著名觀賞植物。
燈籠樹木
這是一種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生長在我國中部一帶。它只有2~6米高。每當夏日,在它的枝端兩側掛著十幾朵肉紅色的鐘形花朵,所以又稱作吊鐘花。燈籠樹的果實在10月里成熟,橢圓形,棕色。有趣的是,它的果梗向下垂著,而先端彎曲向上,因此結的果實卻是直立的。遠遠望去,仿佛樹枝上舉滿了一個個的小燈籠,因此而得名。燈籠樹不僅花果美麗,而且葉子入秋后變為濃紅,不似楓葉,勝似楓葉,因此是極有前途的園林觀賞樹木
羽毛球樹
在我國中部及西南部的一些山區里,生長著一種低矮的小樹木,每當10月果熟時節,遠遠望去,每株樹上都持滿了一顆顆酷似羽毛球的果實,人們稱它作羽毛球樹。羽毛球樹屬于檀香科,雖只有1~3米高,但枝繁葉茂。其果實直徑只有1厘米左右,但每個果實頂端都長著4個3~4厘米長的苞片,酷似羽毛球。據說,其果實可食。羽毛球樹還是一種半寄生的植物,一部分根寄生在松、杉一類植物的根上。它自己生活需要的一部分養料就是靠吸收這些植物的養料而獲得的。
斗樹
喀麥隆有一種叫“撤息尼米”(意即斗樹)的樹。這種樹枝丫很多,枝丫上長有許多三角形的棕黑色硬刺;枝頭硬刺多而葉片少,有的枝丫上僅有一兩片葉。這種樹“兇殘好斗”,它長長的枝丫常像一條條長繩一樣,伸展出去將鄰近的小樹鉤纏,使這些小樹被鉤刺得遍體鱗傷,枝斷軀殘,甚至含恨死去。如果兩棵這樣的樹相鄰并處,經過格斗后,要不兩敗俱傷,要不其中的一棵死去。由于這種樹“好斗”,具有一種斗個你死我活的勁頭,因此人們稱之為“斗樹”。當地的隆頁庫內人有一句諺語:“做人要做善良的人,不做'撤息尼米’。”
捕鳥樹
在南美洲秘魯南部的高山上,有一種奇異的“捕鳥樹”。這種樹形似棕櫚,葉上長有很多堅硬的刺,當飛鳥尋覓食物感到疲乏而飛落在這種樹的枝條上歇息時,就常常會因觸及葉上的刺尖而傷亡。有時一棵“捕鳥樹”的周圍能拾到幾十只死鳥。只有美洲蜂鳥由于身體特小,才能免此殺身之禍。
捕蠅樹
南美洲有一種叫“羅里杜拉”的樹,它的樹葉能分泌一種粘液,并能散發出一種香味。蒼蠅十分喜歡這種香味。當地居民常將這種樹的樹葉成串地懸掛在客廳或廚房的墻壁上,既可裝飾美化環境,又可以消滅蒼蠅。當蒼蠅飛落在這種樹葉上時,便被葉面上的粘液牢牢粘住而難逃活命。
見血封喉樹”
在非洲、亞洲的熱帶地區有一種世界上最毒的樹,叫箭毒木。這種樹屬桑科植物,這一屬共有4種,我國只有見血封喉樹一種,見于云南的西雙版納、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海南省等地。見血封喉為高大粗壯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多米。它的莖桿基部具有從樹干各側向四周生長的高大板根,其根、莖、葉、花、果都含有豐富的有劇毒的白色乳汁。這種毒液一旦觸及人、畜或獸有鮮血流出的傷口,就會使血液迅速凝固,引起心臟阻塞以致咽喉封閉而中毒死亡。人和動物若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傷即死,因此叫“見血封喉”。如果不小心將此毒液弄進眼里,可使眼睛頓時失明。甚至這樹燃燒時,煙氣熏入眼里,也會導致失明。當地黎族獵手,常將這種毒液涂于箭頭,射獵野獸,被射中的野獸走上三五步就會倒斃,但獸肉仍可食用。見血封喉雖有劇毒,但其韌皮纖維非常發達,可制繩索,亦可當地毯。在我國,見血封喉現已被列為三級珍貴保護植物。
在西雙版納,相傳那里最早發現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劇毒的是一位傣族獵人。有一次,他打獵被一只很大的狗熊追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樹。在緊急關頭,他折斷一枝樹杈猛刺往上爬的狗熊。結果,狗熊立即倒斃。
據史料記載,1859 年,東印度群島的土著民族在和英軍交戰時,用涂有這種毒液的箭射向來犯者,開始英軍不知道這種箭的厲害,中箭后仍勇往直前,但跑了幾步便倒地身亡,使英軍大為驚駭。
過敏樹
遼寧省東部的桓仁山區,生長著一種能使某些人產生過敏反應的樹,當地群眾稱它為“咬人的樹”。這種樹樹干像楸樹,葉子肥大,呈柳葉形,春天時枝頭發出一簇簇綠里透紅的枝葉。如果有人接觸它的枝葉,或采食其嫩芽,皮膚就會起雞皮疙瘩,渾身腫脹,皮破淌黃水,黃水流到哪里,哪里的肉便腐爛,癢痛難忍,不能行動。冬季,如果有人拾了它的干枝燒火,也會被它“咬”傷。凡被“咬傷”者,輕則 3 日,重則兩三個月才能康復。當地人見了這種樹都望而卻步。
咬人樹
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的一些地方,有一種會咬人的樹,它的形狀像一棵巨大的菠蘿,高約3米,樹干呈圓筒狀,枝條如蛇樣,因此當地人稱它為“蛇樹”。這種樹極為敏感,當鳥兒落在它的枝條上,很快就會被它抓住而不見了。美國植物學家里斯爾曾在1937年親身感受到蛇樹的威力:他無意中碰到樹枝時,手很快就被纏住,結果費了很大力氣才掙脫出來,但手背被拉掉了一大塊肉。無獨有偶,我國云南西雙版納森林里也有會咬人的樹,人只要碰到它的枝條,便會被它咬一口,火燒火燎地難以忍受,當地人稱它叫“樹火麻”。
手銬樹
非洲有一種不怕酷熱,不怕干旱的樹,當別的草木被旱得枯萎的時候,它的枝條仍然迎風擺動。當你到樹下推開枝條準備乘涼的時候,它會緊緊地把你的手纏住,就像扣上手銬一樣,當地人稱它為“手銬樹”,誰也從來不敢接近這種樹。
捕人樹(1)
巴拿馬熱帶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古怪的大樹藤,印第安人叫它“捕人藤”。如果人們在森林中不小心觸著它,藤條就會像蟒蛇一樣把人緊緊纏住,直至把人勒死。這時,有一種張開翅膀后有大蝙幅那樣大、美麗黑色的大蝴蝶--食肉蝶,便紛紛落到被纏的人身上,吸食血肉,人的全身很快就會被咬爛,血淋淋之狀,慘不忍睹。
捕人樹(2)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那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廣袤的沼澤地帶里,生長著一種令人畏懼的吃人植物叫日輪花。日輪花的葉子一般有1米長左右,花就散生在一片片的葉子上面。 人們要是不小心碰上它或去摘它,那些細長的葉子便馬上從四周圍像鳥爪一樣地伸卷過來,緊緊地把人拉住,拖倒在潮濕的草地上,直到使人動彈不得。這時,躲在日輪花上的大蜘蛛便蜂擁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美美地飽吃一餐。當蜘蛛吃了人的軀體后,消化排出的糞便又成為日輪花的肥料。
吃人樹 (1)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有一種叫奠柏的樹,長有許多又長又細的枝條,直拖到地上,當人和動物碰著它時,樹上的所有枝條就會同時伸過去,把人或動物緊緊地纏住,然后,從樹干和枝條中分泌出一種膠液,把人或動物牢牢地粘住,置于死亡。這種樹為什么會吃人呢?因為它生長在缺乏營養的土地上,以人和動物的腐爛尸體為養料,等它把養料吸收完了,其枝條又重新舒展開,準備撲捉新的犧牲者。
吃人樹(2)
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區,有一種樹身粗矮,樹上長滿針狀枝芽的樹。這些枝芽平時伏在地上,好像鋪著綠色帷幔的臥榻。旅游者的腳步如果觸及這些枝芽,它就立刻像巨蟒一樣躍然而起,把人網在里面,并迅速刺入人體,直至把人體的血吸盡,才將尸體拋在一邊。
吸血樹
在阿富汗北部的森林里,有幾棵奇形怪狀的樹,當地人管它們叫吸血樹,這種可怕的樹約有兩米高,樹干差不多有十厘米粗,呈螺旋狀伸展著,樹葉是菱形的,上面布滿了小顆粒,長得十分古怪。更為奇怪的是,誰如果不慎碰到它的樹葉,即被牢牢纏住,血液被吸光。
一支德、法、意聯合野生植物考察隊到那兒考察。有位考察員一見這種少見的怪樹,就好奇地伸手去撫摸樹葉,不料差點惹下殺身之禍。他的手被樹葉上的小顆粒緊緊吸住,無論怎么掙扎都沒有用,樹葉已蝕穿了他手上的皮膚,開始吸他的血。為了挽救其生命,考察隊長只得用力砍下了他那只倒霉的手。這下更引起了其他隊員的好奇心。他們戴上厚實的橡皮手套,上前研究其中的奧秘,不料橡皮手套也被吸住,并很快被蝕穿。不得已,他們只好扔掉手套來保全性命,不一會兒,就見手套全被蝕光。這一怪樹吸血的原因至今還沒找到,科學家們正在研究。
喂奶樹
摩洛哥西部有一種奶樹,花樹凋零時,在蒂托處會結出一個“奶苞”,苞頭尖端生長出“奶管”。“奶苞”成熟后,“奶管”里便滴出黃褐 色的“奶汁”來。奶樹根上叢生著許多幼樹,像小孩一樣依偎在母親身旁。大奶樹分泌出來的“奶汁”,由“奶管”滴出,下面的“子女”們便用狹長的葉面吮吸“奶汁”。有趣的是,當幼樹長成后,大奶樹便自然地從根部發生裂變,和小樹脫離并“斷奶”,大奶樹被分離部分的樹冠,隨即開始凋萎,以利于幼樹經風雨、見世面,接受陽光雨露,開始獨立生長。
孩子樹
在澳大利亞中、西部的沙漠邊緣,生長著一種形似棕樹的植物,它的頂端長著線狀長葉,朝一個方向轉圈排列,極似孩子蓬松的頭發,當地人稱其為“孩子樹”。
女兒樹
在我國神農架林區茵豐鄉萬富村,有一棵 5 米高的“含羞樹”。這棵樹只在夜間開花,而且不結果。但更奇怪的是,老人、兒童、婦女無論怎樣看它,它都葉茂花艷。可是,一旦青年男子看它時,哪怕稍看一眼,它便立即葉縮花萎,樹枝下垂。故而,當地人給它取名為“女兒樹”。
夫妻樹
在我國四川巫山縣的梁子山上,有兩棵櫟樹(俗稱青紅樹),一東一西,相距 5 米。兩樹一高一低,一粗一細。粗者雄壯,被呼“夫樹”;細者秀雅,被呼“妻樹”,合稱“夫妻樹”。“夫樹”在距地 2.5 米處生有一碗口粗的樹枝,像手一樣凌空搭于“妻樹”的樹干上,共為一體,沒有一點縫隙。
三連理樹
福建省建甌縣潢溪畔的萬木林中,有三棵巨人似的大樹:一棵是南嶺栲,一棵是拉氏栲,一棵是羅浮栲。它們的樹齡都已超過 500 年。這三棵大樹的紅棕色樹根露在土外,互相緊密愈合,渾然一體,形成罕見的三樹連理現象,就像是三位巨人緊緊擁抱,構成一個風貌奇特的自然景觀。
光棍樹
生長在我國廣東、福建一帶。高七八米,一年到頭,滿樹都是光溜溜的綠枝,因此稱為光棍樹。其實,它也不是沒有葉子,只是特別小,又過早脫落,不為人所注意罷了。它的枝條是肉質的,具有白色乳汁。據分析,乳汁里含有極多的碳氫化合物,在國外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石油植物。光棍樹的故鄉在非洲,因那里氣候干旱,因而葉子既小,脫落又早,以避免水分的散失。
夜光樹
非洲北部生長著一種“夜光樹”,當地居民稱它為“惡魔樹”。其實并不是什么惡魔在作怪,而是由于這種樹含有大量的磷,磷質變成磷化氫氣體后,從樹體內散發出來,遇到空氣中的氧氣,便燃燒起來。因此,每到夜間,其樹根、樹枝便會閃爍發光。晴朗的夜晚甚至可以在樹下看書或做針線活。人們也稱它“照明樹”。
月亮樹
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種罕見的月亮樹。它干粗、枝多、葉茂,每當漆黑的夜晚,每片樹葉的邊緣都發出半圓形的閃閃熒光,恰似上弦月的弧影掛滿枝頭,微風吹拂,滿樹月影,婀娜多姿,十分壯觀。據考證,這種樹是第四紀冰川之后幾乎絕跡的稀有樹種。
燈籠樹
在江西省井岡山無云的暗夜,遠眺山上,常可看到一盞盞淡藍而柔和的小燈籠,這就是有趣的“燈籠樹”。它們生長在溪邊潭側,燈光水影,動靜輝映,妙趣無窮。來這里旅游的外國友人,常與這種“燈籠樹”合影留念。原來是這種樹能吸收貯存磷,入夜則釋放出磷化氫自燃,遠遠望去,一團團淡藍色的磷光,酷似一盞盞閃爍的小燈籠,可以為行人照亮道路。
發光樹
在北美的鄉村里,生長著一種“魔樹”。這種樹的樹皮含有大量的磷質,所以會在漆黑的夜里閃閃發光。當地人竟以此樹權代路燈,實在趣生無限。
閃光的樹林
在前蘇聯的奧萊拉地區西部發現了一片閃射出熒火光的樹林。它長約 11 公里,寬約 3 公里。林中無任何動物,一到晚上,樹林就發出一種很亮的綠光。即使有濃霧,1 公里以外也能看見這處發光的森林。科學家們尚未查明樹林發光的原因。
火焰樹
在前蘇聯的阿爾泰山,有一種高達 1 米左右的紅色灌木,叫白蘚。烈日當空時,它常分泌出香噴噴的蒸氣狀香精。在它莖干的附近散發著許多這樣的香精。如果劃一根火柴,香精蒸氣頓時就會燃燒起來,并且閃爍出紅晶晶的火焰,還能聽到輕輕的“噼啪”聲。這時,周圍的空氣中充滿了芬芳的氣味。人們稱這種樹為“火焰樹”。
(以上資料均來自網絡,本人只作了一點編輯工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