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陶安金
陶安金,1954年生于山東省日照市,山海天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美術學中國畫研究方向研究生,北京鳳凰嶺名家助教班范揚山水畫工作室助教,北京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碩導),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副院長,2012年度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特約研究員,廣東客都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作品二十余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國家級展覽并多次獲獎。先后在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舉辦個人展覽或進行書畫藝術交流活動,擅長中國山水畫,近幾年主要研究和創作海洋題材作品,是中國當代表現海洋題材的代表性畫家之一。2009年3月應邀為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創作巨幅作品《海納百川》和《觀海聽濤》并懸掛在釣魚臺大酒店一樓正廳。數十件作品被文化部、中國美協、外交部、中央電視臺及美國、韓國、保加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有關機構收藏。
近幾年,作品被全國數家拍賣公司競拍,其成交價不斷攀升,是當代最具美術價值和收藏潛力的藝術家之一。出版有《陶安金畫集》《陶安金畫海專集》《陶安金作品集》《紅旗書畫60家陶安金專集》(全國發行)《中國當代美術名家經典—陶安金卷》(全國發行)。
陶安金的水墨大海 桂 瑤
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但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廣闊的,則是人的心靈。因此,從古到今,無數人謳歌大海,謳歌天空,謳歌人的心靈。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藝術寶庫里,有數不清的詩人留下了描摹廣闊的海洋、天空和人的心靈的詩篇,但能夠對大海、天空和人的心靈的廣闊潑墨賦彩的畫家卻寥寥無幾。而能夠淋漓盡職致地描摹出大海、天空和人之心靈那種浩瀚、廣闊、博大與神秘的畫家更是屈指可數。尤其是在中國水墨畫領域,畫江河的不少,畫湖海的不多,特別是對海洋的描繪,堪稱是“古人未到處”。回顧中國水墨畫史,有幾位畫家能把大海瞬息萬變、巨浪滔天的磅礴氣勢扣人心弦地渲染到宣紙上去的呢?
陶安金就是中國水墨界為數不多的勇敢的探海者之一。
現為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中國畫院山水畫創研部副主任、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日照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日照文聯委員的陶安金,從藝三十多年且主要從事水墨山水和大海的創作,他的畫作先后被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多家單位收藏。他畫筆下的大海,巨浪滔天,氣貫長虹,變幻莫測,多姿多彩。不僅水墨酣暢淋漓,而且意境磅礴壯麗,充滿天人合一唱永恒的激情。
面對陶安金畫筆下的大海,觀者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腔生命的悸動和血脈的沸騰。那是畫面上那翻騰著銀色波濤的大海和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海之間的海鷗所給予觀者心靈的震撼。他畫筆下的大海,或激浪排空,或驚濤排山,或卷云排雪。他將大海的寬厚之美、雄渾之美、變幻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賦予了后者激情涌動的生命。
在《生命的律動》中,他用纖細卻剛厲得如雕刻一般的線條,強勁地挑點出翻滾的浪海,以粗獷卻張弛有致的留白,從容地揮灑出浪花的美態,整個畫面氣勢恢宏,澎湃涌動,猶如激昂的生命交響曲。而《海的旋律》中,巨浪翻滾的海面上,狂風卷起的漩渦咆哮著沖向礁石,浪花飛濺,勢不可當,然而,幾只海燕卻淡定地展翅翱翔于駭浪驚濤之間,張揚著搏擊長空的歡樂,令人感動于強者的生命力量和博大情懷。
生長于山東日照的陶安金對海有特殊的情感和體驗——東臨黃海的這片土地每天曙光先照,讓自幼便時常在海邊戲浪玩耍、摸魚捉蟹、撿螺擷貝的他,滿懷生命的力量和靈感。而半輩子觀海、師海、畫海,又讓他的性格充盈著大海一般內斂而澎湃的人生激情和沉思。可以說,愛海、知海、懂海的陶安金在自己的每一幅水墨大海中,寄托了一生的夢想和追求。他融合中國傳統水墨的勾、勒、皴、擦、點等筆法和烘、染、破、潑、積等墨法,借鑒西方現代油畫的光影、虛實等技法,吸收壁畫的構圖方法,獨創了一套描繪大海的筆墨技法,以富于創意的繪畫語言生動地表現了大海雄奇的氣勢、廣博的意境和強勁的韻律,觀者面對他的水墨大海,仿佛站在大海之濱,面對與蒼天、與地平線相連一體的宏闊的海面,它時而浪濤恢宏,時而浪花濺云,壯美奇偉卻難以言表,不能不震撼于宇宙的無限,海洋的神奇,同時也感動于一種涌動的熱情和博愛。
這個生于海邊長于海邊的畫家,從少年日日在海邊嬉戲到成年常常在海濱沉思,收集了許多大海變幻莫測的精彩瞬間,積累了深厚的海邊生活感受,同時充滿藝術追求的心靈也盡情地沉浸于大海帶來的愉悅與快樂之中。因此,他筆墨下的大海就是他胸中的大海,大海的氣質和靈性在他的筆墨縱橫間奔騰。無論是勾、勒、皴、擦,還是點、染、破、積,都因意而形,墨色濃淡融合構圖之妙,精微細膩且 “形”、“意”兼勝,他畫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個性的姿態,每一股海潮都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這和他以自我情懷擁抱人類情懷,以自我心靈開拓藝術心靈,以自我生命超越自然生命的人生追求是分不開的。廣闊的大海和天空賦予陶安金廣闊的胸懷,而對自然生生不息的熱愛,凝聚成濃厚的人文精神,在他的畫筆下,海浪、海潮、海鷗、海船……一切與海有關的東西,都律動著鮮活的生命樂曲,海浪洶涌澎湃,滾滾向前,猶如生命的交響曲;海潮浮天卷地,翻雪噴花,猶如生命的圓舞曲;海鷗穿云越潮,展翅翱翔,猶如生命的奏鳴曲;而海船搏風擊浪,勇往直前,猶如生命的協奏曲,每一幅都給人以一種超越了大海本身的無形的精神和力量。
與大海有緣的陶安金癡迷于大海的博大深邃,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對大海的解讀與禪悟之中。所以,他毫無功利目的地臨摹著、描繪著他熱愛著的大海,近似參禪。欣賞他的畫時,我會想起石屋禪師的《山居詩》云:“道人緣慮盡,觸目是心光,何處碧桃謝,滿溪流水香。” 它道出了思慮滌凈的有緣人的智慧花朵,落入自性溪流所漫溢出來的心香。從道者角度看,這是禪定的境界,而從畫家的角度理解,是繪畫過程中畫我兩忘的境界。也就是說,畫家的心靈純凈的程度,決定著其繪畫藝術的境界和成就。作真畫、悟真趣的滌慮、修心會不斷地升華、完善一個畫家的心靈,從而心靈的光芒會催開繪畫藝術的奇葩,心光可以說是繪畫藝術創作的航標燈,它指引著畫家走向藝術創作的高地或彼岸。陶安金無疑是在用心靈在作畫。他努力、執著、投入,因此,其筆下的水墨大海多充滿奔涌的激情,就像交響樂只有激昂而高亢的第四樂章。但大海也常常風平浪靜,如交響樂中的行板,或者慢板,所以,希望能在陶安金的水墨大海中看到從容淡定地仰望云卷云舒的大海,溫情款款地細浪私語的大海——面孔更多樣、姿態更豐富的大海。
換言之,盡管心無旁鶩的陶安金把大海的博大與壯美在中國水墨空間進行了精彩的展現,但他的水墨大海仍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有人說,藝術創作有四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用力,對繪畫來說,是畫匠,賣行畫的當屬此類;第二個境界是用命,古今中外有名或無名的畫家大多到此地步;第三個境界是用心,那些稱為藝術大師的,如西方的畢加索、雷諾阿,中國的鄭板橋、吳冠中等,他們舉重若輕,以一顆超然物外或世外的平常心作畫,有創新,有個性,作品給人以美而不俗的愉悅感;第四個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為用魂,用魂則為“畫圣”,像西方的凡高,中國的吳道子,畫即其魂,其魂即畫,千百年難出一圣。如果能立足現實,關懷終極,植根傳統,創新當下,由眼到心,由心到思,由思到畫,讓畫作成為“詩性的沉思”,相信大海在他的畫筆下更能發散出風云際會的藝術光芒,讓有形的景致轉化為無形的力量。
陶安金曾說過:喜歡大海是因為它寬容!喜歡大海是因為它時刻在傾聽著人類的快樂和悲傷,經常看看大海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那么,若一生用心描摹大海,無疑會鑄就大海一樣的博大胸懷。我們期待他融會更多畫家之精神,更多畫家之心靈的攫取人心、啟迪人性的水墨大海精品問世。
(作者系深圳特區報記者、博士)
黃山松云 2009年 紙本 145cm×36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