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6 10:07
前言
幾十年畫畫,幾乎所有畫種都畫過,但在‘水’和‘墨’中浸染最久。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這次,承蒙深圳美術館厚愛,做個展覽,想想自己走過路,就叫做‘水墨行旅’吧。
回顧平生所畫,滿意的少,不滿意的多,既然畫了,當然也希望給師長、同道、觀者以展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生機的美麗城市,我愿我的畫作給美麗的深圳增添一點來自北方的祝福和參與,更期望得到深圳朋友們批評指教!謝謝!
借畫說事
文/廣 軍
張志中從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就開始了他的水墨實驗,并以他那時的實驗性作品參加了“星星美展”。那時的畫,雖然用了中國的宣紙水墨,但學院教育的影響還顯現著。之后,和志中雖少有交集,但知道他一直在“水墨實驗”的路上探索前行。他一直就沒把他的這種水墨畫叫過“國畫”。他自己說,他作畫中借用了版畫的“印痕效果”,但繪畫所用材質和畫理又在中國水墨傳統的美學系統之中,又不為傳統所限。他說有時也會困惑,因我是搞版畫的學長,志中請教于我,要我說,界定算“什麼”畫不重要,要我說,那也不是版畫。
在他眼里其實就是紙和墨,以及紙、墨、水的關系。作畫的時候,心里想著一種效果,待下了“家什”,誰在先誰退后、哪里深何處淺,全是“推著走”的。所表現的是他理想中的美,并非有根有據、有板有眼的“筆墨”顯擺。
我挺喜歡他的這種無拘無束的畫畫的態度的。我要是喜歡他的哪張畫,就是因為很受了感動,雖然畫面上的一招一式都在起作用,卻是暗地里的,并沒有跳出來特別要人注意,這也許就是“渾然一體”了吧?
我一直覺得不擇手段地表現,是作畫的人的正當的選擇,自然,“想法好”更是根本。想的好,再有控制的能力,那才可能完成一幅好畫。那種只能這么著而不能那么著的強求,都是會束縛創造力的。因為只以單一的“語言體系”是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表現要求的。
我記起二十多年前一件事。那時我在巴黎。是個熱天,我一路找去看畢加索的畫展,經過一個敞開的門口,一股冷氣把我引進去——屋子里掛滿了國畫,像一件件衣服掛在繩子上。我想,一定是某位中國畫家在這里舉辦畫展。果然,在一個角落里坐著一個人,我走過去,他抬頭看我那一剎,眼里充滿了興奮的期待,轉而驚叫起來:“你也來法國了?!”他這一叫,我不能不仔細打量他,原來他竟是我的美院的校友,他在國畫系,比我高兩級。
他說他已經定居在法國,四天前在這里舉辦了個人的第一次畫展。
“看的人多嗎?”我問他。他說,四天來,只走進兩個人,多數只在門口扒扒頭。我心想,為什么這樣呢?法國人是喜歡看畫展的呀?他說:“法國人的確喜歡看展覽。我也納悶為什么不走進來看?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似乎明白了一點:在巴黎,有很多博物館,其中有一個是‘東方博物館’,那里藏有很多古代的中國畫,巴黎人看得多了,也很熟悉,所以,走到我這里看到這些十分傳統的中國畫,就產生了困惑,看得出是中國的繪畫,卻分不清是中國古代的繪畫還是現在人的繪畫,更是看不出與其他的中國畫家有什么不同……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了。”
他的展覽不成功,而且沒賣掉一張畫。總結起來,雖然是有民族特點了,但是缺少時代感,缺少個性。
據我所知,從80年代中期,志中在海外多個國家,如美國/日本/比利時/葡萄牙/德國等都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也都獲得圓滿成功及贊譽,和某些所謂“國畫家”的遭遇比照,不也是明證麼?
一直有人這么說,說中國畫造型的根本是線的造型(這話對的),西方繪畫造型是光的造型。說得久了就成了老話。豈不知在西方也老早就放棄光的因素,運用線來造型了,比如現代主義的繪畫,而且,都知道他們是受了東方繪畫的影響。所以,再別說了,莫名其妙地排斥了以后,弄得中國畫好像挺“弱不禁風”的。
好在我還能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在作“不合規矩”的水墨畫、彩墨畫(有人說‘水墨’、‘彩墨’都不算是國畫),依我看,都算得是有探索性的國畫。志中的水墨畫當屬這一類。
深圳畫院做了好多次現代水墨畫展,為的什么?還不是要改變一些陳舊,推動中國畫的進展嗎?早先,黃永玉先生就說:“誰要說我是國畫,我就告誰!”最近,他又有說法,最清楚不過了:“我看重的是如何充分地表達自由的視覺、情緒、感情和思想,而非表達方式本身。”
我還用說什么?
留到最后,有一句話還得說:凡是以實用為目的的繪畫都算不上是藝術。
作者簡介
1945年生于河北
1966年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
1980年 北京 中國美術館 第二屆“星星美展” 參展
1982年 北京 當代美術館 三人聯展
1984年 北京 中國美術館 第六屆全國美展 參展作品為北京市美協收藏
1986年 日本 靜岡美術館“中國百景展”參展
1986年 美國 西雅圖DAVIDSON畫廊“現代中國畫展”
1986年 獲文化部中國美協第二屆全國連環畫二等獎
1987年 美國 波特蘭等城市個展
1988年 美國 西雅圖DAVIDSON畫廊個展
1989年 比利時 布魯塞爾 ZINZEN 畫廊 個展 比利時 皇家學院講學 出版由比利時國家銀行贊助畫集《張志中.安東尼奧》
1991年 韓國 WALKER HILL 美術館 中國畫家聯展作品為該美術館收藏
1992年 美國 北卡州弗曼大學 個展
1992年 新加坡 南洋藝術學院 個展 并出版《張志中現代水墨》畫集
1995年 韓國 中.日.韓美術節 參展 中國文聯 中國美協 赴美交流展
1995年 北京 作品參加世界婦女大會活動并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收藏
1996年 葡萄牙 波爾圖市政廳 中國文化周活動 三人聯展
1996年 北京 中國美術館 “中國當代水墨現狀展”參展
1997年 葡萄牙 米尼奧大學 應邀訪問講學及畫展
1997年 美國 舊金山 “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參展
1998年 北京 中國歷史博物館 上海 上海市圖書館 廣州 廣州市展覽館 光明日報主辦“紀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十周年”巡展參展
1999年 北京 出版《張志中畫集》
1999年 北京 中國美術館“中國畫人物肖像展”參展
1999年 廣州 廣州美術館“第九屆全國美展”參展
2000年 蘇州 吳門藝苑 個展
2000年 北京 全國山水畫展 澳門回歸展 特邀參展
2001年 北京 首屆全國名家扇畫展 青島2001全國中國畫展 特邀參展 新加坡 “藝術之家”畫廊個展 韓國 首爾.韓國國家美術館 中.日.韓“水墨之香.水墨之藝----21世紀筆.墨.紙水墨展”參展
2002年 德國 美因茨大學講學 展覽 出版“張志中”畫集
2003年 大連 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 參展 獲優秀獎
2004年 上海 上海美術館 中.日.韓.朝四國畫家聯合展覽
2005年 寧波 寧波美術館 開館 特邀作品參展
2006年 宜興 徐悲鴻美術館 個展
2007年 北京 故宮博物院八十周年展 參展 作品故宮博物院收藏
2008年 北京 貴賓樓《奧林匹克之窗》張志中水墨京劇人物展 北京 世紀壇 文化部 中國文聯 中國美協主辦 捐贈四川地震畫展 捐贈作品多幅
2010年 臺北國父紀念館《祈禱》作為抗戰巨幅史詩繪畫《浩氣長流》一部 參展
2011年 北京張志中新作辛卯中秋展
2015年 澳大利亞 墨爾本 市政廳 《張志中水墨京劇人物》展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部分展出作品欣賞
《低語與嘶鳴》系列 紙本水墨 120 cm × 70 cm 1996年
《低語與嘶鳴》系列 紙本水墨 138 cm × 77 cm 1996年
《低語與嘶鳴》系列 紙本水墨 120 cm × 70 cm 1996年
《低語與嘶鳴》系列 紙本水墨 120 cm × 74 cm 1996年
《泊》 紙本水墨 120 cm × 240 cm 2007年
《蒼穹》 紙本水墨 92 cm × 73 cm 2016年
《高粱》 紙本水墨 136 cm × 68 cm 2016年
《荷塘》 紙本水墨 90 cm × 90 cm 2016年
《激流》 紙本水墨 120 cm × 240 cm 2007年
《葵》 紙本水墨 136 cm × 68 cm 2016年
《踏浪而來的馬(之二)》 紙本水墨 30 cm ×195 cm 2006年
《微晞》 紙本水墨 95 cm × 97 cm 2016年
《印象威尼斯》 紙本水墨 240 cm × 120 cm 2006年
《長城上的馬》 紙本水墨 90 cm × 68 cm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