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的大一統(tǒng),造成了國力的強盛和文化的發(fā)達。這一時期的繪畫,大都氣勢磅礴。其繪畫的種類,有壁畫、帛畫、漆畫、木板畫、畫像石、畫像磚、瓦當?shù)取?br>
壁畫藝術在我國繪畫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上面的記載看,先秦時期已經(jīng)有精美的壁畫存在。秦代立國時間短,除了書法藝術因李斯的小篆和雕塑因兵馬俑而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以外,宏偉的宮苑中應該有大量的壁畫存在,近幾十年的考古發(fā)掘,已經(jīng)有所發(fā)現(xiàn),咸陽考古工作站在《秦都咸陽第一號宮殿建筑遺跡》(載《文物》1979年第十二期)就說:“壁畫五彩繽紛,鮮艷奪目,規(guī)整而又多樣化,風格雄健,具有相當高的造詣,顯示了秦文化的藝術特色。”
卜千秋墓壁畫
漢代的壁畫,有許多今天還能看到,以墓葬壁畫為最多,比如著名的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壁畫、洛陽老城西北西漢墓壁畫、山西平陸棗園村漢墓壁畫、陜西千陽縣漢墓壁畫、河北望都漢墓壁畫、遼寧營城子漢墓壁畫、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縣漢墓壁畫等。這些壁畫以升仙圖、歷史題材和世俗圖畫為主,場面壯闊,情節(jié)生動,線條流暢,設色簡略,較晚周有很大進步。
河北安平逯家莊東漢墓《君車出行圖》(局部)
漢代墓葬壁畫的內(nèi)容大約有三類。
第一,升仙圖。繪制了眾多的鬼物、仙人以及龍蛇云翳、朱雀白虎、三足烏等。
第二,歷史題材。比如《苛政猛于虎》《二桃殺三士》《鴻門宴》等。
第三,世俗生活。這一類題材的壁畫數(shù)量最多,包括炊廚、牧馬、莊園、飲宴、農(nóng)耕、碓舂、牧牛等。
漢代繪畫,仍多繪于絹帛,數(shù)量巨大,但是流傳下來的仍然不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興廢》說,漢武帝置秘閣,收集了許多圖書。漢明帝喜歡繪畫,還專門開了畫室,內(nèi)府所藏的畫不少。東漢末年董卓遷都之亂,軍士們在搬遷途中,把這些珍貴的圖書繪畫用來當帷幕,當口袋,損失殆盡。
近年來,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和三號漢墓出土了五幅帛畫,繪制精美,色彩鮮艷,尤其是一號漢墓出土的“非衣”帛畫,更是震驚中外的藝術珍品。
畫像石
漢代的畫像石和畫像磚,可以說是中國繪畫史和雕塑史上的一絕,這些出自民間畫家之手的作品,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題材廣泛,刻畫相當精美,包括車騎弋獵、牛耕插秧、冶鐵煮鹽、紡織炊廚、歌舞飲宴等等,尤以四川、山東、河南等地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最為著名。
此外,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木版畫和漆畫等流傳下來。
總體來看,漢代的繪畫符合漢代人厚重古樸、氣勢雄強的審美理想,色彩比較艷麗,構(gòu)圖豐滿,場面宏闊,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漢代已經(jīng)有知名的畫家,如烈裔、毛延壽、陳敞、劉白、張衡、蔡邕、樊育等,他們的作品雖然已不可見,但事跡卻載在史籍。著名的毛延壽為王昭君畫像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漢代。
據(jù)典籍所載,漢代畫家的寫生水平已經(jīng)很高。漢代圖寫功臣像于秘閣,應該是對真人寫真的。而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后宮嬪妃太多,不能常常見面,只好讓畫工把她們的形貌畫出來,然后按圖召幸,這也就是著名的王昭君故事的來源。而當時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等,都是善畫人物的名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