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向陽生涯收到了一個高三家長胡女士的求助案例,非常典型的家長式的思維,很值得和大家說一說。
事情是這樣的,高三的學生琳琳目前是還因為疫情的關系,在家學習,因為臨近高考,很自然就和父母聊起了自己高考志愿的方向,琳琳文科的成績一直都很不錯,而且自己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就希望以后能報歷史學的專業。
家長一聽,覺得歷史學專業太冷門了,大學畢業肯定不好找工作,而很多理工科的專業就業前景很好,可以選擇的范圍也很大,家里的親戚都是這么認為的,而且一直想給琳琳做做思想工作,希望她不要一門心思只盯著歷史學一個專業。
可小姑娘脾氣倔,又是在青春期的年紀,說得越多她越不想聽,打定了主意要考歷史學的專業,而且多說她兩句吧,小姑娘還不樂意,搞得家里都有點低氣壓。
作為家長,胡女士當然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好的發展,所以想通過向陽生涯這樣的專業機構給孩子做一下高考志愿規劃,看看琳琳到底適合什么專業,也別想著考歷史學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家長和學生的之間關于志愿填報上的沖突。很多孩子只考慮自己當前的興趣,但并不知道專業究竟學什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沒有很明確的想法,而家長呢,則過于關注就業前景、名校等等因素,忽略孩子自己的興趣性格,兩者都不愿意退讓,家庭戰爭就“爆發”了。
高考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向陽生涯多年的職業規劃咨詢實戰中,發現60%的職場人遭遇職業問題都是從高考志愿填報那會兒就開始了,填錯了專業,畢業后更迷茫,問題越積越多,在職場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
高考志愿規劃對于學生、家長,都應該是一個理性、嚴謹的過程,僅僅憑借自己的喜好,或者只看未來的就業形勢等等都是不科學的。
比如一個在霍蘭德興趣測試中展現出很強的A型(藝術型)特質的學生,他們一般都是思維比較活躍,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喜歡創新和改變,追求自我空間,不喜歡受束縛,試想如果他們的父母覺得以后要工作穩定讓他們去學財務,那他們的學習狀態會是怎么樣的?
財務專業要求學生需要有嚴謹的性格,有從事事務性工作的能力,做事有條理、按部就班,但對于藝術型特質的人來說,就等于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強行往自己興趣特質的另一個極端走,會學的非常難受。
志愿規劃失誤則會影響人一生的發展。4年的時間,足夠有清晰規劃、目標明確的學生對職場做好充足的積累了,而填錯志愿的人,也許還需要試錯、尋找正確的方向。
因此,向陽生涯認為,高考志愿則必須以長遠職業規劃的視角來科學規劃,要基于對孩子的個性傾向、潛能挖掘、家庭與社會機會,以及成績等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厘清孩子未來發展方向,通過對歷年錄取數據、招生政策等深入研究,采用科學升學策略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規劃。
一個正確的規劃,不只是讓高中生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升高考分數。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對科學填報志愿缺少基本的認知,就像琳琳的母親胡女士,一心想讓孩子填報理工科的專業,也許孩子確實更適合文科專業也未可知。
在現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高考志愿與選科、升學和職業規劃密切相關,高考志愿規劃行業也因為新高考改革而興起,但是如今面臨的巨大的挑戰,是高考志愿規劃從業人員專業不足,僅憑經驗、考生的成績做填報參考,忽略考生實際的性格、興趣等方面,埋下未來的隱患。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