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一例冠心病案
(作者:韋安理2021-4-24)
一位朋友素有冠心病,基礎病也很多,比如頸椎痛,腰椎腰盤突出,腸息肉,脫發,多汗,咽癢痰多等等。經多方醫治無效,后通過《菜鳥學經方》公眾號找到我。
他的問題很多,當下最想解決的有兩個:①由心臟病引起的肩胛下部位疼痛;②下肢有濕疹(靜脈曲張處),瘙癢。
通過問診,其還有以下癥狀:①時有頭痛,脖子比較僵硬,愛出汗(特別是吃辣椒時,一進嘴就滿頭大汗)。②口膩,胸脅不舒服,口不苦,口不渴。③大便干,有時黏,怕熱,脾氣大且急,心中壓力大,嗓子常不舒服,喜歡清嗓子。④食涼不難受。⑤得了心臟病后,手腳特別怕冷,又冷又痛。⑥脈有力,小便黃,小肚子脹。⑦舌紅苔黃膩,舌下靜脈粗。
【一診】2021年3月26日問診,辨為少陽陽明合病,兼夾濕、夾瘀。處方:“大柴胡湯 桂枝茯苓丸 四妙散 葛根”。
方子組成:(20210326)柴胡20克,黃芩10克,清半夏10克,白芍20克,枳實10克,大黃6克,生姜20克,大棗10枚,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蒼術10克,黃柏6克,懷牛膝6克,生薏仁30克,葛根30克。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服藥反饋:①上方服四劑,頸背僵硬好了些。②下肢(靜脈性曲張)濕疹也好了一些,癢減輕了。③ 手腳暖和一些了。④大便改善了,現一天兩到三次。④感覺喉嚨痰多了,老要清嗓子。⑤還有一個癥狀一直存在,就是咽喉比較癢,比較難受,不能受辛辣、冷熱刺激,否則會咳嗽不止。
辨證要點:
(1)脈有力,胸脅不適,這是少陽病。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這是陽明病。故辨為少陽陽明合病,用大柴胡湯。
《傷寒論》136條:“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姜五兩(切),枳實四枚(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2)口不渴,舌胖大,苔黃膩,又下肢濕疹,瘙癢,這是濕熱下注,用四妙散。
古代四妙散有多個處方,本案選用清代張秉成《成方便讀》中的四妙散,由蒼術、黃柏、生薏仁、懷牛膝組成,主治濕熱下注之痿、痹癥。方中蒼術味苦能燥濕、性辛溫、可散寒除痹,是燥濕健脾之要藥;黃柏味苦而性寒、沉降,善清濕熱且尤長于清下焦濕熱;薏苡仁健脾胃、除濕痹、緩拘攣、舒筋絡; 牛膝味苦酸、性平,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
(3)“有濕熱必有瘀血”,這是一個共識。再加上患者下肢靜脈曲張,舌下靜脈粗,這也是有瘀血的表現,故合上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二十》:“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4)脖子僵硬,這是“項背強幾幾”,加葛根生津解肌。
【二診】2021年4月7日,吃一診三副藥后,患者大便已通暢,故把大柴胡湯換成四逆散。又有咽癢易咳的癥狀,再合上半夏厚樸湯,處方變成:“四逆散 桂枝茯苓丸 四妙散 半夏厚樸湯 葛根、干水蛭”。
方子組成:(20210407)柴胡20克,清半夏15克,白芍15克,枳實15克,炙甘草10克,桔梗15克,桂枝15克,桃仁15克,茯苓20克,牡丹皮15克,蒼術15克,黃柏10克,懷牛膝10克,生薏仁30克,葛根30克,厚樸15克,炒紫蘇子10克,干水蛭6克。三劑,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注:水蛭打粉,裝膠囊吞服)
服藥反饋:①肩胛骨下部位脹痛的癥狀又好很多了。②靜脈曲張處濕疹好得差不多了,不癢了。③痰少多了,喉嚨也不癢了。④這兩天失眠了,沒睡好覺,肩胛骨下又有點痛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失眠和冠心病引起的肩胛骨下部位疼痛。
【三診】2021年4月21日問診,經兩診之后,患者病情進一步好轉和減輕。當下癥狀:大便干,尿黃、尿頻,有痔瘡,睡不好,易驚醒,冠心病。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茯苓丸 干地龍、干水蛭”。
方子組成:(20210412)柴胡20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5克,生姜15克,大棗8枚,生龍骨40克,生牡蠣40克,茯苓30克,桂枝15克,大黃6克,磁石30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牡丹皮15克,干地龍20克,干水蛭6克(膠囊)。水煎服。一天一劑,一劑煎兩次溫服。
服藥反饋:①上方服五劑,患者覺得療效穩定,身體正常,沒什么難受了。②覺得睡眠、精神狀態、胸脅痛都沒事了,對整個治療過程滿意。
辨證要點:
(1)脈有力,睡眠差,尿黃尿頻。這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的“胸滿煩驚、小便不利”,故用之。
《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四兩,龍骨,黃芩,生姜(切),鉛丹,人參,桂枝(去皮),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黃二兩,牡蠣一兩半(熬),大棗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
(2)繼續用“桂枝茯苓丸 干水蛭”活血化瘀。
(3)加干地龍治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