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開創了晉國的百年霸業。他在列國流亡19年,顛沛流離,60多歲了,才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國繼位。看起來晉文公繼位不容易,其實他這一宗支本沒有資格當國君,是他的祖先歷經67年戰斗,連弒五君,才奪取了晉國政權,這就是曲沃代晉。
曲沃代晉,又稱曲沃代翼,是春秋早期晉國一次長達近70年的內戰,最后,晉國的
晉國的開國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
周成王即位時還很年幼,由周公旦輔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宮中玩耍,隨手撿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葉,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給了叔虞,并對他說:"這個玉圭是我送給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國去做諸侯。"周公聽說此事,就問周成王:“你要把唐國分封給叔虞嗎?”周成王回答道:“哪有的事,我只是和弟弟開玩笑呢。”周公正色說:“天子無戲言!”
周成王只好把叔虞分封到唐國,史稱唐叔虞。
這就是“桐葉封弟”的典故,《呂氏春秋》和《史記》中都有記載,故事的真實性存疑,但既然太史公都信了,我們也姑且信之。
古唐國位于汾河以東,是個方圓百里的小國。長大后,叔虞勵精圖治,采用"啟以夏政, 韁以戎索"的治國方針,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叔虞的兒子燮父即位后,將國都遷于晉水旁邊,在征得周王室同意后,改國號為"晉”。
后來晉國國君歷經武侯、成侯、厲侯、靖侯、僖侯、獻侯傳到晉穆侯。王位的繼承都是父死子繼,嚴格遵守西周的宗法制度。
晉國當時周圍有許多戎狄部落,晉侯的一大使命就是征討戎狄,開疆辟土。公元前805年,晉穆侯征討條戎,卻大敗而歸。恰逢夫人齊姜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就取名“仇”,以示不忘條戎戰敗之恥。幾年后,晉穆侯在千畝之戰中獲勝,正好次子出生,就取名成師。
長子名惡,次子名美,這在當時是于禮不合的,而“違禮不詳”。當時就有人認為晉穆侯對兩子的命名為以后晉亂埋下了隱患。
晉穆侯死后,他的弟弟殤叔篡位自立。四年后,公子仇帶人回國推翻了殤叔,奪回了政權,是為晉文侯。
晉文侯是個有作為的國君,他復國后,勵精圖治,晉國的工農商都有較大的發展。國家強盛了,在處理周王室內部事務上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西周末年,周王室內亂,晉文侯在平定周亂和平王東遷中立下了不朽功勛,后世的史學家評價他"對周有再造之功"。
周平王為了感激他的勤王之功,把河西之地賞賜給他,晉國借此擴張,成為春秋時期的諸侯強國。
晉文侯的弟弟成師一直覬覦國君的位置,在暗中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
公元前745年,文侯去世,公子伯繼位,是為晉昭侯。
晉昭侯即位第一年,就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聞喜) ,史稱曲沃桓叔,并由靖侯之庶孫欒賓輔佐。
曲沃的面積遠大于晉國的都城翼,這在當時是與禮法不合的。
從西周的宗法制度來講,周天子的天下的“大宗”,天子的繼承者也世代保持著大宗的地位 ,其余的子孫被封為諸侯 ,他們對于周天子是小宗,而在封國之內又是本國本族的大宗。其他卿大夫皆為小宗。在各個相對關系中,小宗應服從大宗。
晉國大夫
那么晉昭侯是因為缺乏政治經驗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嗎?《左傳桓公二年》:“惠之二十四年 ,晉始亂 ,故封桓叔于曲沃”。從《左傳》的記載來看,晉昭侯是不得已而為之,成師的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
曲沃桓叔(成師)受封時已是58歲高齡,仍壯心不已。他通過“好德”來籠絡人心,且對曲沃的治理較為成功,所以“晉國之眾皆附焉”(司馬遷語)。
事實并非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當時晉人的宗法觀念仍很牢固,晉國的懷姓九宗貴族都擁護晉大宗。曲沃代晉的曲折歷程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公元前739年,晉國大臣潘父弒昭侯而迎納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機入翼奪權,但晉國人起兵抗擊桓叔,桓叔失敗,只好退回曲沃。潘父叛君迎小宗之舉為晉國人所不恥,終被晉國人所殺。晉國人立昭侯之子平為晉君,是為孝侯。曲沃第一次“剪翼”失敗。
公元前731年,73歲的曲沃桓叔,壯志未酬遺憾而去。其子鮮繼立,是為曲沃莊伯。
曲沃莊伯繼位后不久便開始伐翼,前724年,弒其君孝侯。即使國君被殺“晉人不受命,逐之而立鄂侯”。曲沃莊伯即便弒君也未能代大宗而立,終在晉國人反對之下敗回曲沃。
公元前718年,曲沃莊伯聯合鄭、邢二國共同伐翼。這次曲沃莊伯吸取了前面失敗的教訓,認識到剪翼沒有得到周王的認可,是不具有合法性的,是被國人所不容的。因此,“莊伯合鄭、邢之師請王旅以臨晉”。這樣一支以小宗伐大宗的無名之師,變成了“以王命討不庭”的正義之師。
在曲沃莊伯的強大攻勢下,晉鄂侯戰敗出逃。在馬上就要代翼成功的關鍵時刻,曲沃莊伯頭腦發脹,叛離周恒王。周恒王派虢公帶兵討伐曲沃莊伯,莊伯再次失敗,返回曲沃。桓王立鄂侯之子光為君,是為晉哀侯。
第二年,曲沃莊伯就氣死了,其子稱繼立,是為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聯合陘廷伐翼。曲沃武公大獲全勝,俘獲了晉哀侯。曲沃武公殺了晉哀侯,但晉國人并不擁戴他,堅持和曲沃武公對抗到底,立了晉哀侯之子小子為君,是為小子侯。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誘召晉小子侯并殺之,隨隨便便就弒君,周桓王看不過眼,再次派虢仲率兵伐曲沃武公,武公抵擋不住,又退回曲沃。周立晉哀侯弟緡為晉侯。在周桓王幫助下,晉之大宗又成功戰勝了曲沃小宗。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晉緡侯,完全吞并了晉國的土地,成為晉國實際上的控制者。而此時曲沃武公吸取了幾輩人慘敗之教訓,沒有自立為君,他用珍寶器物賄賂新立的周僖王,請求冊封。周僖王見木已成舟,干脆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故曲沃武公又稱晉武公。
曲沃歷經三代,歷時六七十年,在殺五位晉君逐一位晉君之后,以小宗身份正式取代大宗立國。
曲沃代晉是春秋早期晉國公室內部發生的一場嫡庶之間爭奪政權的斗爭,晉國君權從翼城文侯系 統轉移到曲沃桓叔系統。這嚴重的沖擊了在西周時期一直嚴格執行的宗法制度 ,成為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標志性事件。
曲沃篡晉之后,晉國迅速地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經過晉獻公、晉文公的革故鼎新,強國富民,晉國從西周初年分封的甸服小國一躍而為春秋時期的五霸之最,左右天下大勢、引領時代發展 150 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