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陶瓷修復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景德鎮陶錄》中記載了景德鎮陶工粘合碗盞的方法:“粘碗盞法,用未蒸熟面筋如篩,凈細石灰少許,杵數百下,忽化開入水以之粘定縛牢,陰干。自不脫,勝于釘鉗……”《景德鎮陶錄》卷八。建國后,古陶瓷修復技術逐步納入文物保護科學的范疇中去。
古陶瓷修復遵從的原則:
1.可逆性(即對文物實施的所有干預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
2.相容性(直接與文物接觸的保護修復材料必須與器物的原材質相容,并不會互相排斥或者破壞。
3.穩定性(引入到文物內的材料要盡可能長久保持其特性)。
4.最小干預性(保障干預操作盡量少的影響文物采集及其承載的信息)。
5.美學性(即修舊如舊。修復后看不出修復的痕跡,讓文物恢復其原有的生命和活力)。
與傳統古陶瓷修復相比,環保型修復方法無異味,不會帶來空氣污染。操作空間靈活,可在專業工作室、也可在家中、寫字樓等采光充足的場所操作,對工作環境要求度低。2018年國家文物局科技專家組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對古陶瓷環保修復的理念給予了高度認可。
北京收藏協會古陶瓷修復研究會會長、環保修復倡導者李海英老師開展“古陶瓷環保修復”的課程,踐行環保修復理念,致力于培養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修復人才。
李海英,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注冊藝術品-古陶瓷鑒定評估師(ICAACA)。無錫青花磁場.古陶瓷研究會古陶瓷修復顧問,海上瓷林古陶瓷修復顧問,山東省肥城市文物鑒賞協會古陶瓷修復顧問,中國舊貨業協會文化藝術品委員會、中藝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古陶瓷修復專業高級講師,北京收藏家協會古陶瓷修復研究會會長。
一流博物館修復經驗
多次參加故宮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陶瓷修復與研究中心,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等的古陶瓷修復。
融匯貫通的修復技法
早年拜上海的陶瓷修復高手于愛平老師為師,也曾得到文物修復權威專家周寶中,古陶瓷修復大師蔣道銀老師的指導。修復技能創新守正,精益求精,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古陶瓷修復專家。在瓷器的紋飾、發色、畫法等技藝方面,與國內知名書畫大師保持經常性的交流探討。
古陶瓷修復中的兩種技法:筆涂技法和噴槍技法,無論單獨或交叉使用,都能夠運用自如。
環保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李海英工作室聯合國內外專家,試驗、研發、引進國內外古陶瓷修復專用材料,貫徹環保修復的理念,秉承污染最小,環境友好的修復原則。
這些修復材料廣泛應用于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景德鎮陶瓷修復與研究中心、上海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航海博物館、湖北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安徽省古陶瓷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江蘇文博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靈武博物館、云南個舊博物館、內蒙河套文化博物院、宜興博物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綿陽市文物管理局、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黑龍江鶴崗市博物館、 泰州市博物館、景德鎮古陶瓷研究中心、景德鎮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河北東方學院、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各大博物館、考古所、學校及專業修復室。
國內長期合作機構:
● 上??『缆殬I技能培訓中心
● 復旦求是學院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研究中心
● 香港鑒宸文物藝術品教育培訓集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