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服從學校的安排,擔任七年級的104班和10(10)班的語文課。我雖是資深教師,但我并不滿足現有的教學水平,對課改的教材,我雖是第二次拿了。我還是虛心認真地地搞好教學工作。對七年級(上)語文課本在開學初都能作大體上的了解,對教材的結構、知識的深度、廣度,要教給學生哪些,我都一一把握。這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這個學期來,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做了如下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做好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的銜接
學生在小學階段,大多是死記硬背,至于在學法上,老師的指導幾乎是空白。如何對知識的感悟,掌握更多的知識,對那些主觀題如何變通,尤其是不是唯一答案的題目學生更是無所適從。特別是個別學生讀的書太少,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是較差的。我利用自己專業上的優勢,教他們學習方法。段考之后,由于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快就能完成。104班大多同學進步很快。
二、了解教材、了解新的教學動向、還更要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學習薄弱之處,與小學知識脫節比較嚴重的我就在上課時重點講,反復講。同時對個人的教學也進行反饋。學生學過哪些知識,老師是否講過,指導學生預習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是課堂聽講的基礎,讓學生有效地利用45分鐘。學生做好預習,帶著問題聽講。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老師所講的,哪些地方理解得對,哪些地方理解不了,預習時就可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預習主要列一些提綱讓學生思考,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也輕松。
三、精心設題,狠抓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上課不夠專心聽講,因而學習效果較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除了反復向學生講明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外,還講明為什么在學語文,如何學好語文,如何做課堂筆記等。把方法教給學生。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課前先講故事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教會學生知識積累的方法。他們上課能集中精力聽講,思路緊緊圍繞老師講的內容,不讓學生開小差。讓學生帶預習中的問題去聽課。要求注意做筆記,把老師講的重點,難點記下來,下課復習、研究。這樣就不斷加深理解,獨立完成練習或作文。經過幾周的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地提高了。學習效果也有明顯好轉了。埋怨作業多的現象也沒有了.。
四、善于引導,大膽質疑。作為一個學生,一方面應該獨立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質疑。學問,學問,不問不足以學,問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問中學,在問中得到進步。我要求學生每個人準備建立一本語文知識手冊,從課本中找到相關知識進行歸納。還要求學生在課本中作批注或標記,大膽提出質疑。對不理解的詞語或語句都要隨時記在旁邊。在上課時同學之間可以一起討論,一起琢磨。或請教老師,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提高了學習質量,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刻苦鉆研的精神。
五、嚴謹治學,不斷進步。
學生在小學階段,大多是死記硬背,至于在學法上,老師的指導幾乎是空白。如何對知識的感悟,對那些主觀題如何變通,尤其是不是唯一答案的題目學生更是無所適從。特別是農村學生見的世面太少,讀的書太少,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是較差的。我利用自己的優勢,教他們學習方法。段考之后,由于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快就能完成。我還是語文組中一位善于關心年青教師成長的老教師。有時還能指導年青教師鉆研教材,幫助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過度性語言的駕馭能力也是我不斷研究的。無論是研討課,還是接待課,都充分發揮了新課程改革中的“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風格,啟發得當,語言通俗易懂,感情豐富,師生配合非常默契。所以,所教的104班語文科段考及格率達百分之百,是本年級最高的,平均分排在同類班級的第二名。能善于總結課堂教學的得與失。發現問題,及時彌補。在整個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能給青年教師起了表率作用。這個學期本人打印22頁的語文講義發到學生手中。
以上是本人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的總結。在教學工作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學生反映有時講練習時講得過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解答還不算很耐心,作文的評語寫太簡單,作文中語言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指導。
2011月元日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