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對“養生”越來越重視了,在飲食方面更是精挑細選——早餐要吃全麥面包、燕麥片等粗糧來補充膳食纖維;晚餐吃點蔬菜沙拉來幫助控脂減肥;就連喝飲料也要選乳酸菌飲料,來養護腸胃······
但你知道嗎?很多所謂的健康食品都是“騙人的偽科學”,不僅營養價值低,長期大量食用還可能讓你變胖,甚至增加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全麥面包、麥片:
很可能是“偽粗糧”
如今市面上有不少打著“粗糧”標簽的食品,雖然是用粗糧為原材料,但不恰當的加工方式,會使其原本的營養價值大大降低,有時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比如:
1、部分全麥面包
麥子外殼的麩皮,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視黃醇等,對健康很有利。因此,很多養生減肥人士都會有意選擇全麥面包。
但是,為了符合大眾的口味,市場上賣的很多面包,主料基本還是小麥粉,全麥粉的含量可能一半都沒有;如果商家再添加大量的糖、油、鹽來提升口感,那熱量基本和普通面包無異。
2、部分麥片
燕麥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還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緩解便秘,適當食用還能輔助調節血糖、膽固醇,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也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備受人們歡迎。
但市面上一些速溶麥片或者水果麥片,經過精加工處理后,本來就已經損失了很多營養;有些為了改善口味,還會添加奶精、糖精、植脂末等,其熱量高,營養價值有限。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粗糧食品時,要注意看2點:一看配料表,如果表中的第一種成分是“全麥粉”、“燕麥粒”,證明其含量較多,相對更好;二看營養成分表,盡可能選擇添加劑種類較少的產品。
蔬菜沙拉:
脂肪含量可能超標
蔬菜沙拉是很多人都會選擇的低脂減肥餐。蔬菜的確不含脂肪、熱量又低,但是里面的沙拉醬卻可能是“熱量魔鬼”!
每100g沙拉醬約有800千卡熱量,而100g瘦牛肉的熱量才100多千卡;更關鍵的是,沙拉醬是由植物油和蛋黃攪拌而成,其含油量約為80%,且多是不飽和脂肪,吃多了不僅會增肥,還容易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危害心腦血管健康。
【建議】:
①每人每天吃沙拉醬最好不要超過25g;
②除了沙拉醬,蛋黃醬、巧克力醬、芝麻醬、油辣椒醬等都是高熱量醬料,能少吃就少吃;日常拌蔬菜,更推薦用油醋汁、檸檬汁、黑胡椒、酸奶等。
乳酸菌飲料:
可能不含活菌
不少乳酸菌飲料都號稱“富含幾百億活性乳酸菌”,很多人就覺得能保護腸胃、幫助消化。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一般帶有“飲料”二字的都非酸奶,且并非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而普通乳酸菌的主要功能在于增強飲料酸甜可口的風味,對腸道的保健作用非常有限。
另外,乳酸菌菌種需要在低溫環境下才能存活,且菌種要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到達腸道,否則可能在食用的過程中被胃酸消滅,無法發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乳酸菌飲料為了中和乳酸菌發酵帶來的酸味,會添加大量的糖;有的乳酸菌飲料含糖量甚至高達15g/100ml 以上,相當于喝兩瓶,就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成人一天50g糖的攝入量了。
【建議】:想要補充益生菌,可以選擇喝酸奶,或者吃納豆、泡菜等發酵食物;也可以吃一些益生元,比如大豆、菊粉、新鮮果蔬等,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養料”。
水果汁:很可能糖分過量
很多人認為水果榨汁,不僅食用方便,還有助于消化吸收水果中的養分,促進新陳代謝。但實際上,水果榨汁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健康。
水果榨汁后,營養價值會降低。不僅膳食纖維、果膠等營養物質容易損失,榨汁過程中還會破壞水果的細胞結構,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損失部分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和花青素等。
而且喝果汁容易導致攝入糖分過量。由于果汁的制造效率低,多個蘋果才能榨出一杯蘋果汁,攝入的糖分會更多。加上果汁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和被腸道吸收速度都非常快,所以血糖的上升速度也更快,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建議】:健康人群更推薦直接吃水果,每天保證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能幫助維持膳食平衡。
果蔬干:營養可能大量流失
現在,蘋果干、香蕉干、胡蘿卜干、南瓜干等果蔬干廣受人們喜愛,被認為是健康零食,但它們真的營養豐富嗎?
專家表示,果蔬在烘干的過程中會脫水,造成大量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所以果蔬干不能代替新鮮水果蔬菜來幫助補充營養。
另外,一些商家為了保證果蔬干口感的香脆,往往會進行油炸,導致其油脂含量增加。
比如100g的紫薯經過油炸后,含糖量由原來的0.38g變成5.63g,還增加了1.25g的油脂。如果再添加糖、鹽等調料,營養又打折扣,長期大量食用易導致肥胖甚至一些慢性病。
【建議】:如果實在是想吃果蔬干,可以選擇真空冷凍干燥的,能更好地保留果蔬的色香味和營養素;當然,最好的選擇還是直接吃新鮮水果蔬菜。
無糖食品:可能含有甜味劑
近年來,“無糖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被認為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易長胖。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所謂的“無糖”,可能并不是真的不含糖。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每100ml或100g食品中含糖≤0.5g就可以稱為無糖食品。也就是說,無糖食品也可能含有蔗糖等,只不過含量比較少。
其次,即便沒有額外添加蔗糖,也可能含有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等甜味劑。有研究發現:它們雖然不產生熱量,也不參與葡萄糖代謝,但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過量攝入也會增加肥胖風險。
更何況,“無糖食品”也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吃多了都會胖。
【建議】:
①無論是不是低糖、無糖食品,都應適量食用;
②害怕長胖或血糖升高的人,可適當選擇天然代糖,比如赤蘚糖醇,既可以改善口感,又不會被腸道內的酶代謝而升高血糖。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BTV我是大醫生官微(ID:woshida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