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膳食指南發布,推薦國人每天攝入相當于 300~500 克牛奶的乳制品。中國營養學會的專家表示,我國居民的乳制品攝入量較低,而乳制品是優質蛋白質、鈣和多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目前的研究證據并未發現 300 克乳制品會增加多種慢性疾病和癌癥的風險。
但是,最近有好幾個朋友問,有關牛奶的新研究你看了沒有?說是在中國 51 萬居民中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喝牛奶促進乳腺癌和肝癌?新膳食指南到底還能不能信?
這個研究我看了。很多科普人士都做了點評,營養大咖專家群里還為此展開了討論。這里就給大家再梳理一下其中的知識點。
知識點 1
流行病學研究只能發現「關聯性」,而不是發現因果關系。其中可能還有很多未知的「混雜因素」在影響。
成年人不是只喝母乳或奶粉的小嬰兒,每天會吃多種食物。除了奶類之外,還有其他很多膳食因素和癌癥相關,此外還有很多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呢。
在這項研究的數據分析當中,雖然已經消除了大豆攝入量的影響(因為其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但還有很多和乳腺癌、肝癌相關的混雜因素沒有排除。
比如說,
這些喝奶多的人,是否吃魚類、肉類和其他動物蛋白質的量也比較多?
攝入的動物蛋白質的數量有沒有差異?
精制糖的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全谷雜糧的量有沒有差異?
體力活動有沒有差異?體脂率有沒有差異?
睡眠情況和精神壓力有沒有差異?
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相關。
此外,膳食中的霉菌污染因素有沒有差異?
腌漬熏烤食物的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動物蛋白質和脂肪的總量有沒有差異?
蔬菜的總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蔥屬蔬菜、芹菜和菌類蔬菜的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高鹽(鈉)食物的攝入量有沒有差異?
喝酒的量有沒有差異?服用藥物的情況有沒有差異?
有沒有肝炎和脂肪肝等問題的差異?
有沒有精神壓力和生活方式的差異?
這些因素可能和肝癌的發病風險相關。
知識點 2
營養流行病學研究中,膳食調查問卷所收集到的信息,是存在誤差的。
其實,不是作者不知道還有很多相關的混雜因素,不想做分析,而很可能是因為這個隊列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 study)的膳食調查問卷項目本身比較簡單,沒有那么多食物攝入的詳細信息,不足以進行更多相關因素的分析。
所謂問卷調查,就是讓受訪者自己來填寫自己的飲食習慣。每周喝多少奶,吃幾個蛋,主食數量多少,等等。凡是做過膳食記錄的人都會知道,非專業人士對自己食物攝入量的評估能力是不那么準確的。
據我本人教學中得到的經驗,即便是認真進行了膳食品種的記錄,其熱量和營養素的估算誤差都能高達 30% 左右。何況是憑著記憶來報告自己的飲食內容,誤差就更大了。
還要考慮到,這個研究是在 2004-2008 年所招募的受訪者進行調查的。在受訪者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周能吃到相當于至少 1 杯牛奶的奶類食物,平均量非常少,只有不到 40 克。換句話說,這點數量的奶類,在他們的膳食整體當中所起到的營養作用,其實是比較小的......
同時,該研究的很多受訪者并不是受過良好教育或對奶類食品有豐富知識的人員,自述的食物消費可能存在很大誤差。
就我個人所知,在十幾年前,大部分中國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純牛奶、加糖牛奶和乳飲料有什么區別,也不知道加糖奶粉和純的奶粉有什么區別。一天喝 80 克乳飲料,和一天喝 80 克巴氏牛奶,健康效果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直到近年,中國農村和小城鎮的消費者都很難喝到巴氏奶和酸奶,因為缺乏冷鏈設施。他們所能消費的「奶類」食物主要是乳飲料和甜牛奶,近年來有了甜味的盒裝殺菌酸奶,但仍算是高檔品。這些因素都可能會給研究分析帶來誤差。
即便以上數據沒有任何誤差,也還有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研究者是用每天平均 80 克牛奶(高攝入量)的人,和幾乎不喝牛奶的人(低攝入量)來對比。然而,每天 80 克奶的量,還達不到世界人均數量,在以往發表的研究當中,不曾發現這個量有促進癌癥的作用。
知識點 3
一項新研究的結果,并不一定能改變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膳食建議。膳食指南制定時,需要對多項研究結果做系統性的分析評價。
有關牛奶和健康的研究,林林總總數以百計,結果差異很大。如果根據其中一項研究的結果,就贊美或拒絕一種食物,并不是科學態度。
在制訂膳食指南的時候,要建立由多名專家組成的團隊,根據一個嚴格的標準,對每一類食物幾十年來的多項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分析,評估其研究質量、證據強度、適用性等很多方面。最后得到的結果,再經過專家委員會的集體討論,才能形成膳食指南的相關推薦建議。
此前就有過研究文獻說奶類食物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但也有研究文獻說奶類食物與乳腺癌風險下降相關。另一些則說并無顯著關聯性。所以,目前的匯總結論是:不能確定奶類食物和乳腺癌風險之間有可靠的關聯。
最新發布的膳食指南推薦國人每天攝入奶類 300~500 克,是在對多項研究結果進行評估,并對國人營養供應需求的基礎上做出的推薦,不會因為這項新研究的結果而改變。
當然,畢竟每個人生理狀況和消化能力不同,奶類也不是人人適合。部分人對奶類有急性或慢性過敏反應,或有其他不良反應。就像有人吃小麥有不良反應,有人吃花生有不良反應,有人吃蝦有不良反應,但膳食指南不可能說:中國人都不能吃面食,都不能吃花生,都不能吃蝦。
因為少數人喝牛奶不舒服,就擴大為「中國人都不適合消費奶類食物」,這就以偏概全了。不能喝牛奶,還可以喝羊奶、驢奶、駱駝奶啊;不能喝巴氏奶、純牛奶,還可以喝酸奶啊,還可以吃點奶酪啊,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奶類的營養。
當然,這也不是說必須人人吃奶類食物。愿意一輩子不吃也沒問題,用其他方式把奶里的優質蛋白、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B2、B6 和 B12 補上,就可以了。
微博 / 公眾號: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頭條號簽約作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