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的女兒小紅每天會為他測量血壓,她會把每次測量的數據記錄下來,幫助父親及時調整藥物的用量。
小紅非常關心父親的健康,但每次她提到定期去醫院檢查血壓,張大爺總是顯得有些不耐煩。
他總是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好,只是血壓偏高,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段時間,小紅突然發現父親的血壓開始出現波動,不再穩定。她很擔心,立刻聯系了醫生,安排了復查。
醫生發現張大爺的血壓已經超出正常范圍,需要及時調整用藥。
用的什么藥,小紅并沒有記住,但是她趕緊去找硝苯地平緩釋片,卻發現藥品的包裝上面少了“緩釋”兩個字。
她一下子感到很不放心,于是趕緊聯系醫生詢問。醫生告訴小紅:
“這兩種藥物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卻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緩釋片可以緩慢地釋放藥物,讓藥效更加穩定,減少副作用。而普通片劑則會迅速釋放藥物,導致血壓劇烈波動,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小紅聽了醫生的話,覺得非常害怕。
她急忙打電話給父親,告訴他這個嚴重的錯誤。但張大爺卻不以為然,說只是少了兩個字而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更關鍵的是,我買的藥更便宜呢!”。
小紅十分著急,向他解釋這個錯誤的后果,勸他一定要去醫院復查。張大爺終于被說服了,答應前往醫院復查。
在醫院,張大爺經過了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他,換藥的行為對身體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這就好比是你把珍珠換成了玻璃珠,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實際上卻完全不同。”
醫生還告訴他,用藥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不能自行更改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只有這樣,他的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可是,少了兩個字,差的真的很多嗎?
@康復Therapy
首先明確一下,硝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緩釋片都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們屬于一種叫做鈣離子拮抗劑的藥物。
硝苯地平的發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研究人員在對一些芳香族亞硝基衍生物進行研究時,發現其中一種分子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這個分子就是硝苯地平的前體分子,之后經過化學改良得到了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可以通過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鈣離子內流,從而放松血管,擴張血管,減少血液的阻力,降低血壓。
此外,硝苯地平還可以增加心臟供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因此,硝苯地平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治療中。在目前的高血壓治療指南中,硝苯地平被列為一線藥物之一,常用于輕度到中度高血壓的治療。
而“緩釋”與否的區別是什么呢?
它們的區別在于它們的劑型不同,硝苯地平片是一種普通的藥片,而硝苯地平緩釋片是一種緩釋劑型的藥片。
在使用這兩種藥物時,需要注意使用頻率和時間間隔的不同。硝苯地平片一般建議每天使用2-3次,一般為3次,而硝苯地平緩釋片一般建議每天使用2次,建議使用間隔時間為12小時。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硝苯地平緩釋片是一種緩慢釋放藥物的劑型,因此使用時不能把藥片掰開或咀嚼服用,必須整片用溫水送服,并且最好是在飯后使用。這樣可以確保藥效的最大化,同時降低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持續高血壓會傷害心臟、腦部、腎臟和全身血管等重要器官,可能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嚴重并發癥。
通過降低血壓,降壓治療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到預定目標,從而降低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和死亡風險。
經過多項研究表明,服用降壓藥可以將腦卒中的發病率降低40%~50%。
相比不服用降壓藥者,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可以降低一半。服用降壓藥也可以將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降低15%~30%,將心力衰竭的發病風險降低50%。
可是為什么很多人的血壓控制得不好呢?
在這里給您一些忠告,可能會改變你對高血壓的認識。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只要吃了降壓藥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不必關注自己的血壓值,不用定期測量血壓。
但實際上,這樣做并不能保證血壓能夠持續穩定地達到目標水平。
降壓治療的原則之一是個體化用藥,也就是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用藥,并且要定期監測和記錄血壓,以了解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系。
只有這樣,才能確定需要使用多大劑量或采取何種聯合用藥,從而使血壓長期穩定在理想水平。
有些人患上高血壓之后,可能不會按照醫生的建議用藥,而是跟藥店或者廣告里推薦的“好藥”買藥服用。
有些人認為藥價越高的藥越好,或者追逐那些新藥、特效藥。
還有一些人看到別人用什么降壓藥有效,就把別人的用藥方式照搬過來,自行購買藥品使用。
這些行為都是盲目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有些高血壓患者認為可以通過輸液來降低血壓。
但除了像高血壓腦病、主動脈夾層等高血壓急癥需要通過靜脈點滴降壓藥來快速降壓外,一般的高血壓不需要通過輸液來治療。
有些人認為輸液能夠改善循環、預防血栓,但實際上,平時的輸液并不能預防血栓形成。
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長期堅持規律地口服降壓藥,并采取其他控制高血壓的措施,比如必要時采取降糖、降脂、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有些人認為高血壓就應該盡快降下來,降得越低越好。
但這其實并不正確。除非血壓突然升高危及生命,必須采取迅速降壓的措施。
一般來說,降壓治療要遵循緩慢平穩的原則,需要在4到12周內逐漸降低血壓到目標值。如果降壓過快或者過低,會增加缺血性事件的風險,甚至導致心臟病的發作。
此外,血壓是一個有峰有谷、波動的數值,不同時間測量的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受氣候、心理和身體因素的影響。
因此,我們不能自行調整藥量,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調整用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