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覺得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都那么聰明?自家孩子什么都不會呢?
有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冤枉孩子們了。
想想,
別人家父母在陪孩子做手工的時候,你在做什么?
別人家父母陪孩子做游戲的時候,你在做什么?
所謂“兒童的智力在他們的手指尖”,相信有部分家長是聽過的,但具體什么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我們這里提到的就是手眼協調能力,也是最容易被家長忽略以及制止的行為。
比如孩子將玩具拿起來塞到嘴里,家長只能看到這樣的做法不衛生,往往忽略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從亂抓一氣到現在可以將玩具塞到嘴巴里的發育進展。
我們比較常見的寫字不寫到格子里,涂鴉總是超過線等等,都是跟手眼協調能力有關的。
手眼不協調不屬于生理問題,屬于視動統合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
什么是手眼協調?
手眼動作的協調是指人在視覺配合下手的精細動作的協調性,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覺能力而組成的。
寶寶手眼動作的協調是隨著神經的發育而逐漸發展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引導和協助非常重要。
當寶寶漸漸長大時,通過模仿大人的動作,自己也會想去抓、拿物品,進而練習手部抓握的能力,再加上視覺、聽覺、觸覺能力的發展,便能逐漸刺激手眼協調的能力。
從出生起,寶寶的小手就開始練習抓握,從最初地反射性抓握到自主性抓握,從全手掌抓握到使用拇指抓握,從三指抓握到靈活的兩指抓握,每一點都代表著孩子的進步。
0~3個月
剛出生的寶寶,他的兩只小手還經常緊緊握成拳頭,他還不會將手舉到面前。
隨著他的成長,你會發現他會小心翼翼的將手張開又握起。他會將你遞給他的玩具塞到嘴里。
他對他自己的雙手永遠都不膩,光是手指就能看上半天。
這個時候,你也能觀察到他會堅持不懈地將手塞進嘴里,雖然不剛開始不會成功。不過即使手指偶爾能達到目的地,也會很快無力地放下。
玩具推薦:
給寶寶提供比較輕的、容易抓握的玩具,比如搖鈴、撥浪鼓、健身架上的玩具等。
4~7個月
孩子已經可以自如地將有趣的東西送進嘴里。之后他還會開始練習木質和其他手指的配合,用拍、抓的方式撿起很多東西。
在6個月左右的時候,他開始學習如何將玩具在兩手指尖倒弄著玩,也就是我們說的,可以將物體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
躺在床上,他可以抓著自己的腳和腳趾塞進嘴里
玩具推薦:
可以給孩子準備軟球(可以發出聲音的那種)、有觸感的布書、搖鈴、手鼓等。
8~12個月
這個階段初期,他還是比較笨拙的將東西“耙”到自己身邊,但是到了末期的時候,已經可以準確地用兩根手指捏起東西。
你甚至可以觀察到,他很熱衷于做這件事情,各種細小的東西他都想捏起來,如頭發、紙屑等。
除了精細動作外,他還會將東西丟到地上,讓你幫著撿起來,接著他繼續丟。他會覺得你是在跟玩游戲。
協調性進一步提高后,他會研究更多的玩法,如拍打、搖晃等。在這個階段還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這種行為會讓你誤以為孩子愛打人。
作為家長,可以孩子準備小鼓或者琴之類的玩具供孩子拍打,并且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喜歡拍打,但是你打媽媽很疼,不可以打人的,我們去玩小鼓好不好?”
積木也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喜歡的玩具,剛開始他可能只會打亂你搭的積木,后面會逐漸學會自己去搭建積木。
玩具推薦:
積木、細小的東西(如,小饅頭、饃花、飯粒、蔬菜粒等)、涂鴉(準備一張白紙或者一個空間,無害的顏料,讓孩子隨意涂鴉)。
1歲~2歲
1歲半前后,捏起細小的物體對他來說已經是輕而易舉了。他現在可以自如地擺弄這些小物件,自己探索這些物品的玩法,很有可能連你都想象不到的,甚至有些行為讓你看起來很無聊。如,他會自己搭起積木,然后推倒;反復打開、蓋上盒子/瓶子;翻書;涂涂畫畫等等。
快兩歲的時候,隨著協調能力的提高,可以嘗試更復雜的游戲,如折紙、用黏土捏一些形狀、將不同形狀的物品放在對應形狀的位置。
推薦玩具:
積木、涂畫、容器(可以將小的物品放進去再倒出來)、折紙。
2歲~3歲
2歲大的孩子,手腕、手指和手掌的協調能力已經很成熟,可以轉動門把手、擰開瓶蓋、用一只手拿杯子喝水、打開糖果的包裝紙。
還會一個重要的技能“畫畫”。現在的他已經不是隨意涂鴉,給他一個蠟筆,已經可以畫出線條。
推薦玩具:
蠟筆、書籍(這個時候他可以跟你一起翻書、看書)、積木、有蓋子的瓶子
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發育特點,同時我們也推薦了相關的玩具,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在家里按照月齡來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月齡,期望值過高!
如果你家寶寶愛抽紙、撕紙的話,恭喜你,也是好兆頭!
做好收尾工作就行,不要制止!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