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收聽
今天是舒冬陪伴你的第1601天
今日看點
4月24日~4月30日是世界免疫周。要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醫生,莫過于我們的免疫系統了。人體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腫瘤細胞,但并非人人得癌,這主要就是免疫系統的功勞。免疫細胞時刻監視著人體的異常情況,一旦發現病毒、細菌、腫瘤等敵對分子,就會奮勇作戰。如果免疫系統紊亂,疾病就會趁機而入,人體的抗腫瘤能力也會下降。可免疫力真的越高越好嗎?不同年齡人群的免疫短板是什么?又應該如何護好我們的免疫力呢?小圈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劃重點
01
免疫力真的越高越好嗎?
免疫力需要處在一個平衡狀態,身體才健康。當免疫系統處于失衡狀態時,這個防火墻就“失靈”了。此時,一般會出現兩個現象:
1. 免疫力過強
如果免疫功能過于強大,免疫細胞會對來自外界的非致病因素(比如花粉、毛發等)發起攻擊,導致過敏反應。
嚴重時,免疫細胞甚至會攻擊自身正常組織和器官,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有意思的是,免疫系統男女有別,因為它會受到內分泌的影響。女性更容易患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免疫力減弱
本該干活的“安保系統”休息了,該清除的“壞人”沒人管理,此時,身體容易出現病毒或細菌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等。
腫瘤也是在類似的機理下形成的:腫瘤細胞非常聰明,它會生成一些物質,讓監視它的“警察”睡著。沒人看管后,就毫無顧忌地生長。
長久以來,主流觀點認為,癌癥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上升,是因為基因突變增加。然而國外刊登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不一樣的推測:衰退的免疫系統,才是導致癌癥發病率增加的首要原因。
劃重點
02
不同年齡人群的免疫短板是什么?
人體免疫系統的戰斗力,會隨著年齡變化而改變。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最快,25歲左右達到頂峰,30歲之后慢慢下降。不同年齡段的人面臨的“免疫危機”不一樣,應對方式也不同。
1. 中年人
這是最危險的群體。30歲后人體免疫功能開始走下坡路,本應好好休整,給免疫系統更多呵護。但中年時期,尤其是40歲以后,又是人生中經濟壓力、精神壓力最大的階段,很多人仍如年輕人一樣“揮霍”健康,作息不規律、營養跟不上,導致免疫系統最易出問題,癌癥高發。
2. 老年人
65歲以后,我們終于有更多時間照料身體了,但免疫功能不可避免地又下了一個臺階。老人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適量運動;有糖尿病、氣管炎等基礎病、長期臥床、體質差的人,可考慮注射流感、肺炎等疫苗。如果出現易疲勞、易感冒、易過敏、易感染,經常失眠、食欲不振、疲憊乏力、面黃肌瘦、身體虛弱等情況,就要留意可能是身體免疫失調。
劃重點
03
如何護好我們的免疫力?
1. 想方設法睡個好覺
建議晚上11點前就入睡,睡前少刷手機,努力改掉拖延和晚睡的習慣。
2. 飲食遵守“6個1”
即每天1碗雜糧粥,補充膳食纖維;1種紅肉,但一周總量別超500克;1杯酸奶;1種高維生素C水果;1份菌類,香菇等菌類有助于提升免疫力;1份橙黃色果蔬。
3. 擠出時間動一動
適度運動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從而有利于免疫功能的發揮。每周保持3次~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就可以激活你的免疫力。
4. 再累也別忘了笑
笑,尤其是大笑有助于降低應激激素,激活某些免疫細胞,提高免疫力。
5. 去戶外曬太陽
陽光不僅能讓人的心情變美妙,還有助于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建議每次曬太陽2次~3次,每次15分鐘左右。
6. 疫苗是好幫手
接種疫苗是增強某些疾病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傳染病最省錢的方式,對兒童、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