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文化自覺是指文化主體在文化上覺悟覺醒,并主動承擔起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費孝通先生認為,文化自覺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一個民族只有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演變、基本特征、優長不足、當下狀況與未來前景等具有理性、全面、深刻的認知,才能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在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在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增強文化自覺,正確認識文化發展態勢、牢牢把握文化發展脈搏、有機整合文化發展資源,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中華民族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本原因在于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增進文化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工作。
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創新,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滋養中華文化血脈、展現中華文明氣度。
回顧過去,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歷史積淀;立足當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當代基點;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中華文明必將大放異彩,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定文化自信,必須體現在文化自強的行動上。中國是文明大國、發展中大國、社會主義大國、負責任大國,我們要立足自己的實際,正確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確對待別人的文化,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建設具有強大吸引力影響力、強大活力創造力、強大實力競爭力的文化強國。
在推動文化發展的實踐中,要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創新是實現文化自強的重要路徑。我們要正確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要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理念,以更自信的心態、更寬廣的胸懷,深入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欣賞和借鑒,讓各國人民更好了解中國,讓中國人民更好了解世界。
要講好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故事,講清楚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要講好中國民族團結進步的當代故事,創新國際傳播方式,多運用對方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搭建起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互動交流的橋梁,不斷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和國際輿論引導力。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