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名稱
魯南道地中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服務團隊
二、團隊依托的學科、實驗室、基地、工程中心等
團隊依托的學科:制藥工程
實驗室:藥劑學實驗室、中藥制藥綜合實訓室、固體制劑實訓車間、液體制劑實訓車間、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室、食品藥物化學實驗室、藥理學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制藥創新平臺實驗室、光譜色譜室。
三、團隊基本情況
本團隊由11名相關專業教師組成,其中博士5名,碩士6名。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富有活力,干勁充足。專業涉及中藥學、植物學、微生物學、藥劑學等多個領域,能為棗莊和周邊地區的藥企、中藥材GAP種植基地、中藥保健品生產企業等提供一定的服務支持。目前,開發團隊已有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項、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山東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棗莊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棗莊學院博士基金5項,并具有多項橫向課題。
四、團隊具備的為企業事業服務資質、能力綜述
針對魯南地區中藥資源開發和利用現狀,為更好的服務地方,推動地方醫藥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地方中藥資源豐富、道地的優勢,成立了魯南道地中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團隊。本團隊可對地方企事業單位提供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多個領域的服務,包括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炮制加工、中藥保健品開發、中成藥制備工藝的優化和質量標準提升等。
本團隊具有的優勢:①團隊成員專業性強:圍繞中藥的開發利用,從中藥材種植、炮制加工至保健品開發、中藥制劑的制備、中藥制劑的分析以及藥理活性評價等方面,都有專業的教師負責,實現了有機配合。②團隊科研能力突出:目前團隊具有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棗莊市課題1項,校級博士基金5項,并圍繞石榴食品藥品產業開展了多項橫向課題。團隊成員近5年發表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達30余篇。③依托平臺實力強:本團隊依托生科院雄厚的生物學基礎,依托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生命科學學院實驗中心所具備的HPLC、GC、IR、電子鼻、掃描電鏡等精密儀器設備,能夠為企事業單位提供較高質量的服務。同時,藥用植物園地可以為中藥材栽培與種植提供實驗場所,固體、液體、中藥制藥實訓車間均可為企業產品提供小試、中試等服務。
魯南道地中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專家團隊基本信息表
序號
姓 名
職稱
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
1
王京龍
講師
博士
中藥炮制
二黃湯、石榴皮的炮制工藝
2
張立華
教授
博士
植物資源開發
石榴系列精深加工產品
3
王飛
講師
碩士
中藥及保健品
洋蔥紅酒系列保健品
杞菊潤目咀嚼片
4
王占一
講師
碩士
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
近三年,共發表論文10余篇,實用新型專利1項。
5
張穎
講師
博士
微生物資源
地衣代謝產物的開發利用
6
張營霞
講師
碩士
細胞與分子生物學
天然活性成分對體外培養細胞的影響
7
陳原國
講師
博士
植物學
紅豆杉、藍莓快繁
8
鄧艷美
講師
碩士
活性物質研究
蟲草系列餅干的研制
9
呂慧
講師
博士
納米材料的制備、生物效應、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主持項目3項,發表多篇SCI論文
10
鄭丹丹
助教
碩士
中藥新機型與新技術
發表多篇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3篇
水生態和水生生物資源開發應用專家團隊簡介
一、團隊名稱
水生態和水生生物資源開發應用團隊
二、專家服務團隊依托的學科、實驗室、基地、工程中心等
本團隊主要以棗莊學院水生生物學重點學科為依托平臺。目前該平臺建有水生生物研究室(生物實驗樓414)、水生生物標本博物館(生物實驗樓422)、水生生物標本鑒定室(生物實驗樓419)等。
該平臺具有大型設備:奧林巴斯顯微成像系統1套、奧林巴斯體視鏡(含成像系統)1臺、多參數土壤分析儀1臺、多參數水質分析儀1臺、冷凍離心機1臺、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1臺、全自動滅菌鍋1臺等;此外還購置了一些常用小型儀器,如移液槍、超聲波清洗機、冷柜、搖床等。先進的硬件設施大大提升了團隊成員的研究效率和質量,為高層次人才聚集、培養和服務地方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
三、團隊基本情況
針對當前山東省淡水環境及資源研究現狀,結合魯南地區地理資源和本學科人才資源優勢,經過多年發展、優化,團隊形成了淡水生態學、水生毒理學、水產品資源開發與利用等3個穩定研究方向,組建了一支以老帶新,結構合理,科研攻關能力強,具有團隊凝聚力、蓬勃向上的梯隊。團隊共有9人。從職稱結構來看,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從學歷結構來看,博士5人, 碩士4人。學科帶頭人陳靜、卓麗玲、張立華均具有博士學位,且科研能力強和業務水平高,在相應的專業領域成果顯著,具有豐富的項目主持經驗。
四、團隊具備的為企業事業服務資質、能力綜述
1.本團隊圍繞南四湖等淡水水域已持續開展研究工作近10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研究經驗,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3年來,在科研項目方面,本團隊完成和立項的各級項目共計21項,總經費達128.33萬元
2.團隊結合地方特色,發揮地域優勢,方向正確,目標明確地開展相關工作,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特別是在服務地方方面,近兩年來,每年都有1-2項有資橫向課題立項,深受服務單位好評
3.團隊成員10人,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學歷、年齡、學緣和知識結構配置加合理。學科帶頭人均具有博士學位,科研能力強和業務水平高,在相應的專業領域成果顯著。
綜上所述,我團隊具備在水環境監測、評價,水生態毒理、水產品加工和開發方面的能力和條件。
水生態和水生生物資源開發應用專家團隊基本信息表
序號
姓 名
職稱
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
1
張立華
教授
博士
活性物質提取
2
卓麗玲
副教授
博士
水生毒理學
3
王洪凱
教授
學士
淡水生態學
4
王紅妹
副教授
碩士
環境微生物
5
陳青
講師
博士
環境微生物
6
蔣萬祥
講師
碩士
水生動物學
7
張穎
講師
博士
活性成分研究
8
賀詩水
副教授
碩士
水生動物學
生命科學學院“現代農業資源的研發與應用”團隊簡介
一、團隊名稱:現代農業資源的研發與應用團隊。
二、團隊依托的學科、實驗室、基地、工程中心等
目前,該團隊申報的“植物分子細胞遺傳學平臺學實驗室”已被棗莊學院批準為校級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成可基本滿足本團隊為服務地方產業所需的室內研究需要。另外,生科院的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石榴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園地等平臺設施,均可為本團隊服務棗莊地方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團隊基本情況
該團隊現有成員5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位,其余均具有碩士學位。從職稱結構看,具有高級職稱的3位,雙師型教師2位。從專業歸屬看,5位團隊成員涵蓋了農學、肥料學、藥學、林學及動物營養學等多個學科門類。
四、團隊具備的為企業事業服務資質、能力綜述
(1)團隊成員王玉海,副教授/高級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麥遺傳育種及石榴葉茶的研制與開發”,可以與地方農科院,農業局及石榴茶生產企業等開展業務合作。
(2)團隊成員明東風,副教授,長期從事生物肥的研發工作,在植物營養和農業結構調整方面具有豐富的研究經歷,可以與農業科研及管理部門開展合作,亦可以直接進農業生產一線開展農業生產指導工作。
(3)團隊成員王占一,藥學碩士/國家執業藥師,長期從事中藥材的調查、收集,栽培及有效成分的提取鑒定研究。可以到中藥材生產一線開展指導工作,亦可以與中藥制劑生產企業開展業務合作。
(4)團隊成員康美玲,在珍惜苗木的脫毒快繁方面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可以與地方林業科研及管理部門開展相關業務合作。
(5)團隊成員劉梅,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飼料的配方設計,可以與動物飼料生產企業及動物養殖企業開展業務合作。
現代農業資源的研發與應用團隊基本信息表
序號
姓 名
職稱
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
1
王玉海
副教授/高級農藝師
博士
特色小麥資源的選育與鑒定;石榴葉茶的研發;
2016年,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了研究論文2篇
2
明東風
副教授
博士
植物營養
三年來,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了研究論文多篇篇
3
王占一
講師
碩士
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
近三年,發表論文10余篇,實用新型專利1項。
4
康美玲
講師
碩士
1.珍稀苗木的快速繁殖及脫毒
2.植物遺傳親緣關系的鑒定
3.各種天然活性成分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
近5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研究論文4篇; 獲2013年度“棗莊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三等獎”一項
5
劉梅
副教授
碩士
動物營養調控與遺傳
發表論文多篇
石榴+農業生物科技專家服務團隊(科技扶貧專家團隊)簡介
一、團隊名稱
石榴+農業生物科技專家服務團隊(科技扶貧專家團隊)
二、團隊依托的學科、實驗室、基地、工程中心等
本團隊的建設可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礎資源有:生科院的食品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技術等相關學科專業。依托的實驗室:石榴工程技術及食品質量與安全校級重點實驗室。依托的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物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獲批),棗莊市石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獲批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員石榴與健康研究所(訂于2016年11月舉行成立儀式),目前正在申請山東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團隊基本情況
(一)隊伍結構合理
本團隊共有教師8人,全部為碩士以上學位且有一年以上的企業工作或進修經歷,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其中兼職碩士生導師1人。年齡結構合理,45歲以上2人,41-45歲1人,30-40歲3人,30歲以下2人。專業涉及植物資源、遺傳育種、食用菌、農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等領域。
(二)特色鮮明
1、圍繞以石榴為代表的地方特色資源開發開展科技服務,除石榴外還有大棗、桑葚(葉)、金花葵、食用菌等的生產與加工。
2、以科技扶貧為重要工作目標,開展科技扶貧是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重視對山亭區幫包貧困村的科技扶貧工作。
四、團隊具備的為企業事業服務的資質、能力綜述
團隊帶頭人張立華教授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被山亭區鳧城鎮聘為農業發展顧問,被棗莊市科技局聘為科技特派員,已為地方企業解決多個生產瓶頸問題,被多家企業和政府單位聘為技術顧問同時榮獲棗莊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因此具有豐富且優秀的服務企事業的經驗和能力。潘元風博士在美國留學4年,曾在國家糧食局工作,熟知相應的國家政策和地方基層單位的諸多困難并榮獲糧食系統當年的優秀青年稱號,同時有多年的外資企業技術研發的經歷,故亦有科技服務企事業的豐富經驗和能力。團隊其他成員也均具有一年以上的企業任職或進修掛職經歷,且他們服務工業和實踐的能力都被所在企業廣為接受和贊譽。因此本團隊具有可信的服務資質和可靠的服務能力。
石榴+農業生物科技專家團隊基本信息表
序號
姓 名
職稱
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成果
1
甄宗圓
講師
博士
肉制品加工
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及新產品研發;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2
崔旭海
副教授
博士
水產品及乳制品加工
目前在“Food Bioprocess Techno”、“中國農業科學”、“農業工程學報”、“食品科學”、“食品與發酵工業”、“食品工業科技”、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核心期刊發表系列論文30余篇。此外參編教材三部。
3
趙文亞
副教授
碩士
水產品加工
主持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在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4
畢海丹
講師
碩士
食品營養及功能性成分開發
在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5
金婷
講師
碩士
感官評定與理化檢測
在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