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打工的人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只夠溫飽,創業的都有成為有錢人的潛質,你認同嗎?
有沒有錢與創業還是打工并無直接關系,打工、創業只是賺錢的途徑不同。有的打工者成為大公司集團合伙人遠比一些創業的都還要有錢。
這個過程關鍵看個人的能力、心態、和有錢程度這個概念的態度和要求。
一.錢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
什么是有錢人?到底擁有多少錢才算是有錢人。
這個根本沒有任何的標準。舉個例子:有100萬存款的人對于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來說肯定是有錢人了。
但是同樣有100萬存款的人和身價上億的大佬比,那還是有錢人嗎?毫無疑問肯定也是妥妥的窮人。因此富人和窮人的界限根本無法劃分。
有的人,可能只有10萬的存款,但是家庭美滿,每天都過得很開心,這能算不成功嗎?
而有的人坐擁百萬家產,卻妻子反目,孤苦伶仃,這能算是成功嗎?
因此錢真的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二.創業機會多,風險一樣高
的確,創業是要比打工的有錢的機會大。
說不定踩中了時代的潮流和風口就能快速的賺到一桶金,成為有錢人的概率較大。
可能一次賺的錢就是正常工作n多年都賺不到的。一下就改變了整個人的生活。
但是,創業的風險也相當大。你可能看到只是創業成功的,卻沒有看到創業失敗的。
出來創業能力又強的人,能發財的終究只是極少數。
因為創業而背負滿身的巨債,成為窮光蛋、連飯也吃不飽的人也是大有人在。這種風險概率也要遠大于打工者。
三.打工并不是真的無法成為有錢人
1. 打工思維,沒辦法有錢
絕大部分打工賺不到錢的人,就是思維模式受到了太多束縛,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有著打工思維。
在工作中,對待工作的態度總覺得工作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自己。
在工作方式上也是就像搬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等等。
大多數人在上班的時候,都是領導說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有人在領導說完后,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把任務完成。
根本不會在工作中取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積累經驗。
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思維上就被局限了,自然只能領可憐巴巴的那點工資,賺不到錢。
2.增長思維,打工照樣有錢
如果你有增長思維,即使打工未必就不能成為有錢人,多少人打工打成了股東,最后成為了合伙人;阿里集團副總裁童文紅2000年進入阿里,可謂是傳奇人物。
她的第一個崗位是公司前臺,如今卻成了身價過億的合伙人,她曾說:“作為一個員工,你習慣跳槽,你一進公司就談利益,你一天到晚都想著幾點下班,什么時候放假,作為初出茅廬者,你知道老板是怎么看你的嗎?很多時候,如果你想讓老板得到你的賞識,最好能以老板的思維打工?!?/p>
正如《我的前半生》中職場精英賀涵說的:首先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慮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不管是打工也好,還是創業也罷。如果只是把自己當成“完成安排任務的干活機器”,沒有一點自覺主動性,那肯定無法避免平庸。拒絕平庸,才能與眾不同。
所以說,想要成為有錢人的本質不是你打工、還是創業的途徑。
上班也好創業也好,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成功,上班也可以成功把本職工作做好也算是一種成功,一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做精了那便是絕招。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里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里,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贊呀,也可以轉發或贊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愿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