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直曲,粗細,殘全,藏漏,澀滑。此六意為篆刻六補。篆刻藝術,構成因素多樣,章法,筆法,刀法,字法各個部分相互融合,彼此不能獨立出特定的法度。筆中有刀,刀中有筆,巧拙相對。接下來筆者就這幾個方面,簡略介紹一下篆刻的這幾種藝術形式。
篆刻之謂粗壯者,多樸拙,細小者多出巧,主要表現在印章的筆法上。在印稿設計之初,作者就應該考慮到所刻印文應該以什么形式來體現。例如說,所刻內容多含蓄幽美或是婉轉清揚,用細筆刻畫更能體現內容想要表現的思想。反之,若印文內容屬于豪放一派則建議大刀闊斧不必拘謹,否則會減弱印文氣勢。粗、壯、獷,能顯示其力量的雄渾、樸實、拙強;細、精更能顯其秀麗。前者如古代墓道的翁仲、石獸等,雕刻簡括、粗獷、有力;后者如墓中出土的玉雕蟬、魚、夔等,精細、光滑、小巧,逗人喜歡。漢印之中,滿白文印章多見,滿就是粗,粗更能體現出印章朱白對比,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
陳巨來-洗桐
在篆刻中,如漢印中的粗白文鑄印,“陽成友印”、“臣安”等印,顯得剛勁、細挺、秀巧。但粗健壯有力,不應涉于肥,細要秀勁,不能失之于軟弱。明甘旸《印章集說》云:“漢印皆白文,本摹印篆法,則古雅可觀,不宜用玉箸篆,用之不莊重,亦不可作怪,下筆當健壯,轉折血脈貫通,肥勿失于臃腫,瘦勿失于枯槁。”
陳巨來-大風堂
圓朱文-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