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睡覺,孔子罵了一句臟話,如今成了班主任口頭禪?你知道嗎?
在我國古代,儒家思想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儒家思想的孔子,作為一名教師,也成為了無數教育界人士學習和仰慕的對象。典型例子就是,孔子因為學生上課時間睡覺,罵了一句臟話,結果倒成了當代班主任口頭禪。
這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是不是很熟悉?你有沒有被老師這樣罵過?
反正我有過,如今我也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每天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每當這句話要脫口而出時,我都努力克制。到目前為止,我已經10年沒有說過這句話了。
可把我憋壞了。
氣得不行,就路上見到電線桿子,大耳瓜子扇它!出了氣,又不傷害別人,可謂一舉兩得。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孔子這句流行2000多年的責罵,到底對不對?
"朽木不可雕也"的出處是《論語》中《宰予晝寢》這一節。書中原文這樣說的;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對于宰予這個學生,孔子是很失望,很沮喪,還發出了"不教也罷""聽其言觀其行"的感慨。應該說,孔子對宰予,還是寄予厚望的。
宰予,真的如孔子所說,是一個朽木不可雕的人嗎?
事實上,宰予可能是孔子門徒中最有創新精神和質疑精神的人。
宰予字《論語》中總共出現了五次,這五次分別是:
第一次出場,宰予和孔子探討禮崩樂壞的問題。
宰予給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
宰予的意思是,為父母守孝三年,生產破敗,生活混亂,造成損失太大,守孝三年可以改為守孝一年,適當改革??墒强鬃訁s問,一年時間就吃大米,穿綢緞,你心安嗎?
宰予的回答很簡單,我很心安。
孔子當著宰予的面,告訴宰予你心安就可以做。但是我不心安。
當宰予離開后,孔子開始背后罵人"宰予不仁!"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宰予有改革精神,而且是漸進式改革。這種精神,在孔子門徒中十分難得。
第二次出場,宰予和孔子探討見義勇為的問題。
宰予問,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該不該救?孔子對于這種有生命危險的事情,表達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意思。他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太糾結,宰予還比較勇敢。
第三次出場,宰予批評周禮。
魯哀公問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樹木。宰予說周禮用栗木,為了讓老百姓戰栗。孔子趕快回護周禮"既往不咎"
從這里可以看出,宰予有革新周禮的思想,但孔子一直在抱殘守缺。
第四次出場,宰予白天睡覺,被罵作"朽木不可雕也"。
從這里可以看出,宰予總是覺得孔子的上課內容過于單調乏味,還經常嗆聲,遭到老師的強力回擊。
當老師10多年,我特別希望學生中宰予多一些,因為,有了創新精神、質疑精神、改革精神,國家才會進步,社會才能前進。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