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盡在"心戒":訪中佛協咨議委員會主席本煥長老
2006年04月15日 大公報
年逾百歲的本煥長老(左)仍精神矍鑠
世界佛教論壇網站4月15日消息 大公報報道:本煥長老年屆百歲,出家七十七年,是中國佛教界公認的泰山北斗級人物,首倡發起這次世界佛教論壇,自然不會少了他。據說,佛家對出家二十年以上的法師,可稱之為“長老”,出家五十年以上的,更尊為“尊宿”,可本煥長老不認。
佛法無邊,長老無量。本煥長老平生弘法布道不知凡幾,欲與他在說“法”這個題目中討個“說法”,是一件頗費思量的事。
記者提出“以人為本,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等當下熱門的關鍵詞,本煥長老一口擋了回來:國家之法是國家的事,我不說。那么,家法呢?佛教的清規戒律,算不算佛家之法?長老說:算。
說起佛家之“法”,其內容很有意思:二十歲以下的出家人,稱之為沙彌。沙彌所要守的“法”,叫“沙彌十戒”。二十歲以上的出家人,男的稱為比丘,女的稱為比丘尼。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更高達三百四十八戒。
帶發修行者,稱為“居士”,居士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又是所有出家人都要遵守的大戒,又稱“根本戒”。
佛家之“法”,規定得非常細,如“過午不食”、“不香油涂耳”(不使用香水、化妝品)、“不兩舌”(搬弄是非)、“不綺語”(言辭輕佻),甚至睡高級的席夢思、走路兩手擺幅過大、東張西望,都在“戒”之列。
不過,有的佛法又能變通且有人情味,不妄語是其大戒,但是佛門又提倡“方便妄語”,只要說謊的目的是利他、利人的,善意的謊言多說不妨。
佛門子弟違反了佛家之“法”,又有哪些懲處手段呢?本煥長老告訴記者,佛家是沒有體罰的,“思過”是犯戒所常用的“處理”手段,若出家人屢犯“根本戒”,最高的懲罰也就是取消其“出家人”的資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逐出山門”。
本煥長老說,其實,佛家的清規戒律本質上說不是約束,而是對出家人的保護及品行的升華和提高,一切“戒”,皆在“心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