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最受認可的就是為紀念戰國時期楚國,也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愛國者,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楚辭的開創者一一屈原汨羅投江日而來。
屈原(約公元前340一公元前278年),羋姓,名平,字原,屈不是姓,而是氏,也就是外公家姓。當時的人,男子稱氏,女子稱姓。他的《離騷》首句就說了他的身份是出身楚國王族: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在他之前流傳下來的詩歌,大多名不可考,有詩無名,有名無詩,或詩作太少,夠不上詩人份量。他的《離騷》,長達兩千多字,是最長的賦體詩。歷朝歷代的評論家無不盡褒獎之能事,任何文壇狂人都不敢對其有半點不恭敬之辭。可見屈原在詩壇文壇的地位是多么牢固和崇高。
我們初學者往往常將《楚辭》和《離騷》混為一談,《楚辭》是流行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為屈原所開創;《離騷》是一篇在《楚辭》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太過有名,《楚辭》也因此叫《騷體》。屈原的作品大概有25篇,其中《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一篇。另外還有《招魂》1篇,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大概23篇。
要說屈原的哪兩句詩最有名?當然數《離騷》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恐怕只要是有過勵志經歷的人,這句話必是案頭勵志座右銘,因此被認為是最佳勵志語。
《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前句表現了屈原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后句則表現了屈原信念意志堅不可摧的偉大人格。
當然還有唯美句: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所以也有人稱《楚辭》為'’香草美人'’體,過去女孩子取名字,大多要到楚辭里去找,一來唯美,二來高雅,顯得有文化有教養。
本人個人其實非常喜歡《九章》第八篇《橘頌》 :
后皇嘉樹,橘來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一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不僅唯美,更表達了愛家愛國,信念意志堅定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