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拔斯家族是創立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的叔叔的后代。公元747年,阿拔斯家族以自己與穆罕默德血緣更近和倭馬亞帝國統治者道德敗壞為由,開始發動起義。3年之后,阿拔斯家族在今天伊拉克境內的扎卜河戰役中擊敗倭馬亞大軍,其首領薩法赫稱哈里發,建立了新的阿拔斯帝國。
(阿拔斯帝國全盛期)
而阿拔斯帝國建立之后,幾乎將前朝倭馬亞皇族屠殺一空。但還是有一位倭馬亞哈里發的孫子阿卜杜拉赫曼逃到了西班牙地區,拉起了自己的隊伍,最終成功建立了后倭馬亞王朝,等于阿拉伯帝國的歐洲部分自此就脫離了阿拔斯帝國的統治。
而暴動起家的阿拔斯家族顯然也沒有完全得到阿拉伯帝國內部的認同。在其執政之后,阿拉伯帝國各地起義不斷,自立的政權一個接一個。首先是公元778年,位于北非的艾馬德教派起義,在利比亞和摩洛哥一帶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到公元9世紀之后,起義幾乎遍布阿拔斯帝國全境,從中亞到北非,先后有十多個王朝自立,其中在北非地區建立的法蒂瑪王朝和后來由薩拉丁所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實力最強,幾乎達到了和阿拔斯分庭抗禮的程度。
(公元1000年時法蒂瑪王朝(紅色)和阿拔斯帝國(藍色)對峙形勢)
而在公元934年,興起于伊朗西部的白益王朝崛起并攻占巴格達,阿拔斯哈里發成為其傀儡。公元1055年,塞爾柱突厥帝國又攻占了巴格達,阿拔斯哈里發又成了突厥人的傀儡。直到公元12世紀,塞爾柱突厥帝國衰落之后,阿拔斯哈里發才又重新擁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但此時的阿拉伯帝國,實際上已經完全分裂,阿拔斯哈里發的管轄范圍只存在于巴格達周邊地區了。
(公元1200年前后阿尤布王朝(黃色)、阿拔斯帝國(深綠色)和塞爾柱帝國(淺綠色)對峙形勢)
到公元1118年,阿拔斯帝國第29代哈里發穆斯塔爾希德終于找到機會重建了軍隊,但仍然被塞爾柱擊敗。又過了將近40年之后,阿拔斯第31代哈里發穆克塔菲才在巴格達圍城戰中擊敗了塞爾柱軍隊,徹底擺脫了塞爾柱帝國的壓制。而到了公元1225年,阿拔斯帝國第34代哈里發納賽爾時代,阿拔斯帝國才重新恢復了對伊拉克地區的控制。
但這時,阿拔斯帝國,也就是最后的阿拉伯帝國的回光返照也差不多結束了,因為在13世紀開掛了的蒙古騎兵來了。
(旭烈兀滅亡阿拔斯帝國之后建立的伊兒汗國)
公元1254年,蒙古大汗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發動蒙古第三次西征,目標就是西亞的各個伊斯蘭王朝,其中最大的目標當然就是阿拔斯帝國。旭烈兀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基督教徒,而此次出征的軍隊里還有大量來自蒙古早先征服的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等地的基督教軍隊,因此此次蒙古西征又被稱為“黃色十字軍西征”。
而此次西征的結果當然和蒙古前幾次西征的結果差不多,蒙古軍隊勢如破竹,在公元1258年1月29日包圍了阿拔斯帝國首都巴格達。當時末代哈里發穆斯塔欣還曾嘗試與旭烈兀和談,但被旭烈兀嚴詞拒絕。2月10日,巴格達城破,穆斯塔欣被處死。
而巴格達城破之后,蒙軍將阿拔斯帝國的“國家圖書館”智慧之家完全摧毀,里面在400多年時間里積累的數學、農學、哲學和醫學書籍毀于一旦。同時蒙軍對巴格達城中除基督教徒之外的居民展開大肆屠殺,甚至許多嘗試逃出城的居民也被蒙軍逐回城內,然后遭到集體屠殺。據估計屠殺總共造成了9萬到80萬巴格達居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