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者的區別之前,我們先簡單說下易經的歷史。
歷史上的易經有三部:連山易、伏羲易、歸藏易。連山易最早,相傳為盤古開天后第一個人皇天皇所作,伏羲易為伏羲所作,歸藏易成書于商朝,又稱商易。據普遍的共識連山、歸藏已失傳,現在流傳下來的是伏羲易。
伏羲易只有八卦的卦象流傳下來
商朝末年,周文王為伏羲易做卦辭和爻辭,并把伏羲的八卦卦象重新調整,稱做文王八卦,周朝開始伏羲易被稱為周易。
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的區別就是卦象的排列不同,此后,文王八卦被稱為后天八卦,伏羲八卦被稱為先天八卦,先天為體,后天為用。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為周易做了十翼:彖詞、象詞、系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翼就是翅膀,孔子給周易裝上了十個翅膀,周易可以起飛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就是孔子做十翼后的易經,大家可以看到,易經自伏羲創立后被不斷補充和完善,史稱“世歷三古,人更三圣”。
要說兩者本質區別的話就是,先天和后天的區別,我們現在用的是文王八卦,但八卦的數用的是伏羲八卦。即先天為體,后天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