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武術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如果能成為某一門派的傳承人,的確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幸事。當然與沒有拜師的學生們有很大的區別。
(一)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就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系,只能稱為“老師”,關系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后呢,即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師徒”關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系,成為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系。
(二)拜師以后,徒弟在古代是會被寫入本門武術傳承譜系的,現代社會會被納入“傳承網”,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武術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沒有拜師的學員,不可能有傳承方面的記載。拜師與否,是武術愛好者人生經歷中僅次于結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別重要,也特別要慎重。
(三)從教授與學習方面來講,拜師以后,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也會是“傾囊相授”的,毫不保留地將武術密不外傳的套路和功法傳授給弟子。弟子要嚴守師訓,繼承師父的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理法合一。而沒有拜師的學員,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師父就不方便再傳授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作為學生,負責任的師父,也會教授一定武術的基本理論和拳法,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健身養生足以,但到一定程度就很難有所突破了,可能會停留在一定的層面而止步不前。
(四)學習武術最重要的方法是:“言傳身教”,老師教學生一般是以上大課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個人教,許多學生一起跟著學,何況老師教授學生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是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而已,而師父栽培一個徒弟,是靠單獨傳授,或幾個徒弟一起傳授的方式來教授的,而且一個師父也許會傾其畢生的心血,才能成就一個出色的弟子。
(五)拜師以后,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固的親情關系,好的師徒關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逢年過節,或師父及師母的生日,或師父家里的大事、或開業、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師父或親自參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問候和關切。師父也會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子。當然,師徒雙方也許會因繁忙或其他事務不能經常聯絡,也不會影響這種關系的現實存在,師徒都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果是沒有拜師的學員就缺乏了這份親情關系,以師生之禮相處即可。
(六)拜師之后,就確立了正式的傳承關系,解除了教與學的后顧之憂,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學,師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
(七)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揚光大本門武術的責任和義務,并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學術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今天是教師節
不管您的師父在哪里
請為他(她)送上一句問候
“師父,您辛苦了!”
《史上最感人的教師節沙畫》
送給天下所有的老師們
https://mp.weixin.qq.com/s/zvsvX42WdP-sgvgfZIc8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