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網上看到好多寫同學聚會的文章,不外乎有兩種情況,一是同學發了家,我貧窮,聚會上同學想方設法炫富,“我”表示再也不來了。二是“我發家”同學貧窮,低調的“我”被瞧不起,一個電話讓同學都巴結我。
實在佩服無良小編的腦洞,世間哪有這么多低智商還能發家的同學被你碰到?哪有這么多秘書、司機、下屬,專門挑你出去參加聚會的時候和你談合同?炫富的同學聚會,我想只是個別,因為少,所以才被大書特書吧。
前些日子,正巧有個朋友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是班長組織的,就在老家,特地把老師給請了出來。我這個朋友本來這種活動是不喜歡參加的,隔了這么多年,確實很難有共同話題,他混得也一般般,普普通通的業務員,還是沒單子,只有底薪那種。
但這次老師在,他也就去了。聚會地點倒是不遠,就在這個城市,也有幾個在外地的同學趕不回來,大多數人還是留在了家鄉發展。
這次聚會班長特意明說了,什么奢侈手表、豪車、名牌包包,都不許帶,都是老同學,誰不知道你曾經是啥樣的,都知根知底,別給大家留下壞印象。
聚會是AA制,飯桌上確實沒有炫富的,都是在交流感情,追憶過往。聊著聊著幾個女生就哭了,一些感性的大老爺們也紅了眼睛。這次聚會很難得,大家喝著喝著就喝多了。
最后結賬的時候,由于酒水比較多,一人折合800塊錢。付錢的時候,都是直接給班長轉賬,班長一塊結了。有個同學引起班長的注意,他是微信轉了一點,支付寶轉了一點,剩下的給的現金,五塊十塊的都有。
那人從小是單親家庭,上學的時候衣服都洗得發白,還有很多補丁。班長知道他的難處,偷偷就把800轉給他了。那人卻不樂意了,大家說好了AA制,我來了我就得付錢,我知道大家對我好,可這是原則問題,上學的時候大家就對我幫助很多了,現在不能少!
班長把他拉到一旁,堅持給他,他堅持不要,兩個人居然就這樣爭吵起來了。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我想,這樣充滿溫情的同學聚會,才是更多的吧!